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研究

黄林秀  
【摘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健康的的发展是经济政策关注的目标之一。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业已实现了经济多年的高速增长,被世界称为“中国模式”。但这个模式是建立在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是高速的但是是不健康的,这种模式发展到今天,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大,资源稀缺表现愈发突出,加上劳动力成本提高,越来越难以为继。我国经济正面临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压力,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得到技术层面的支撑。但我国技术发展长期以来处于“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即所谓的“技术发展陷阱”,如果不跳出陷阱,最终可能形成制造大国、创新弱国局面。 通常认为,二次创新低是造成我国“技术发展陷阱”的根本原因。本文系统梳理了产业转移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有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绩效进行了评判,然后以重庆市为例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发展陷阱”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二次创新不足,核心问题是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存在严重脱节、没有实现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产业、技术的引进环节,西部地区存在重“招商引资”、轻“招商引技(术)”现象,起点不协同;(2)从技术引进到吸收消化创新环节,存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创新”现象,过程不协同;(3)从企业层面到政府层面,主体不同,目标和驱动力不同,造成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协同,政府所需非企业所愿。基于此,论文选择“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协同演化”进行研究,既可借鉴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又可抓住西部地区正面临的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的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因为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本研究借鉴协同演化理论的成果,构建了基于企业联盟的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协同演化模型,将企业作为自组织系统,将政府作为它组织系统,将企业联盟作为序参量。依托模型,提出实现协同发展的新思路:(1)企业是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只能作为外在变量发挥作用。(2)西部地区在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下,确定产业、技术引进的切入点至关重要。(3)政府的介入方式应该针对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不同的环节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4)企业联盟是延伸企业规模、降低企业风险、增加谈判筹码、避免重复引进的最有效的方式。结合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协同演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切入点的选取要严格把关,通过技术门槛的设置,要将其引导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限制涌向房地产产业的局面;政策的制定要遵从市场规律,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制定政策,引导外商转移自己需要的产业、技术,既要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还要保证政策操作的可行性;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环节,加强企业和政府、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要设立企业、技术联盟来降低技术投入的风险,建立企业之间的人才共享机制;限制外商独资化倾向,在让渡市场作用受限的情况下,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形成外商愿意合作、合资的新平台;改进技术引进方式,要在企业联盟的基础上形成分工协作机制,将技术引进从成套设备的引进导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引进。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西部地区产业和技术的协同发展,以产业转移带动技术进步,以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战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可夫;张志红;;论广东科技园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经济;2011年07期
2 ;芜湖市鸠江区“高点起跳”承接产业转移[J];决策;2011年05期
3 ;首善庐阳——承接产业转移 加速现代核心城区建设[J];决策;2011年06期
4 ;Simon Dale出任SAP亚太及日本区技术创新部负责人[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08期
5 江旅安;;技术创新——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J];科技与企业;1997年06期
6 田成龙;田隆;李娜;;试论法律制度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7 ;曼罗兰一键式全自动换版装置(autoprint APL)荣获第七届InterTech~(TM)技术创新奖[J];今日印刷;2011年09期
8 赵强;;关于金融支持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抢抓机遇聚焦产业承接 乘势而上聚力经济腾飞——怀宁县奋力开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新局面[J];决策;2011年05期
10 刘小帆;张恒达;郭祯祥;;论小麦加工技术创新[J];农业机械;2011年23期
11 施增辉;;广州轻机获2011年度杰出技术创新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年04期
12 左年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土地供应保障问题与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3 ;夯实发展平台 承接产业转移——凤阳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巡礼[J];决策;2011年05期
14 ;产业转移,敲醒“地缘”经济[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10期
15 孙志安;;务必重视技术创新[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3期
16 李旺;;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3期
17 宋丹妮;;着眼技术创新 加强质量管理[J];改革先声;2001年06期
18 ;宁国:“五个先行”着力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J];决策;2011年05期
19 ;2011包装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揭晓[J];印刷技术;2011年16期
20 ;加快全市承接产业转移 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安阳今年将承接百余个省外产业转移项目[J];硅谷;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勇;周振;;论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巴特;;“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点和主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抓好技术创新 促进技术进步[A];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交流材料汇编[C];2004年
7 方丽;;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8 房东升;孔平;丁春红;;企业的“矛”和“盾”——浅谈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9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莉;武桂莲;;开发专利文献信息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选择[D];厦门大学;2002年
5 杨晶晶;经济开放促进技术创新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黄林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孟祥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度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齐;环境管制促进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国华;技术创新与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2 刘艳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振;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4 谢国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常亚锋;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技术创新模式及激励措施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俞其慧;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奇志;提高株化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姜定国;长沙智诚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张型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张丽杰;论知识创新在技术创新中作用的日益突显[D];东华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物价局 王建中;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价格杠杆运用[N];安徽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书喜;技术创新增动力[N];安徽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马东方 记者 张哲浩;西高新成为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高地[N];科技日报;2010年
4 陈丹华;承接产业转移应尽快建立专利服务机构[N];安庆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阳;加强企业合作 承接产业转移[N];绵阳日报;2010年
6 陆永龙邓娜;西乡塘区:承接产业转移抢占先机[N];广西日报;2007年
7 王晓阳;技术创新是第一要务[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刘方斌;化工节能技术创新要走好两步棋[N];中国化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徐彦泓 韩凤凤;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N];中国建材报;2005年
10 廖志鹏;另眼相看技术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