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大学生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刻板印象威胁指的是一种心理困境,当被刻板化群体处于一种可能会应验内群体消极刻板印象的情境中时,个体担心自己的不良表现会强化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同时也担心他人会用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来看待和评价自己,因而会产生一种受威胁的体验(SteeleAronson,1995).国外的大量研究证实,刻板印象威胁会对行为和心理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国内关于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者对数学领域中性别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进行了考察,而较少有研究者对民族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进行研究。Brown和Day(2006)的研究发现,在标准威胁和高威胁情境下,非裔美国学生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要显著低于白人学生,而在不受威胁的情境下,非裔美国学生和白人学生的表现一样好,并据此推测一定程度上认知能力测试中的种族差异不在于种族本身,而在于社会情境的影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学业表现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那么国外的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可否用于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呢?倘若国外的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也适用那么其作用机制又是如何呢?本研究设计了四个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验一在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刻板印象解释偏差问卷,通过对131名在校大学生(其中彝族71名,汉族60名)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业方面的民族刻板印象是内隐存在的,不管是彝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都倾向于认为“汉族学生较彝族学生更擅长学习。
实验二考察民族刻板印象的启动对彝汉大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的影响。采用2(民族:汉族、彝族)×2(威胁条件:有、无)的双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因变量为高级瑞文推理测验分数、刻板印象威胁检验分数、测验难度评价。结果表明,当启动学业表现方面的民族刻板印象时启动组会报告存在更大程度的民族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启动效应;在威胁条件下,彝族大学生的瑞文推理测验分数要显著低于控制组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而在无威胁条件下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瑞文推理测验上的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大学生在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实验三考察民族刻板印象的启动对彝汉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采用2(民族:汉族、彝族)×2(威胁条件:有、无)的双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工作记忆容量、刻板印象威胁检验。研究显示,当强调工作记忆容量能高度预测个体智力时,启动组会认为两者存在更高的相关;在威胁条件下,彝族大学生回忆的英文字母数要显著低于控制组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而在无威胁条件下彝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回忆的英文字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大学生在两种条件下回忆的字母数差异不显著。
实验四在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基础上对工作记忆容量在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威胁条件:有、无。因变量为工作记忆容量、瑞文高级推理测验分数、工作记忆知觉程度。结果显示,工作记忆容量在刻板印象威胁对认知能力测试成绩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综合以上四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学业方面,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内隐民族刻板印象,即汉族学生比彝族学生更擅长学习,且不存在民族差异,不管是汉族学生还是彝族学生都认为汉族学生比彝族学生更擅长学习。
(2)启动民族刻板印象时(告知被试该测验存在民族差异),对彝族学生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有消极影响,对汉族学生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无显著影响。
(3)启动民族刻板印象时(强调工作记忆容量与智力相关性)降低了彝族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而对汉族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无显著影响。
(4)工作记忆容量在刻板印象威胁对认知测试成绩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