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影响及光合和养分积累的调控
【摘要】: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对于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建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淀粉型甘薯渝薯17为材料,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置下甘薯的茎叶生长﹑光合与分配转运能力﹑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差异,并构建数学回归模型,筛选出优化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的甘薯生长影响最大的是钾肥,随钾肥的增加,茎粗﹑主蔓长﹑叶面积大小、干物质积累量和R/T随之显著增大,随氮肥的增加,茎粗﹑主蔓长﹑叶面积大小和R/T随之显著增大,随磷肥的增加,主蔓长先升后降;对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的甘薯生长影响最大的是氮肥,随氮肥﹑磷肥的增加,茎粗﹑主蔓长﹑叶面积大小、干物质积累量和R/T随之显著增大,随钾肥的增加,叶面积大小和R/T随之显著增大。2.钾肥对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的N﹑P﹑K积累量的影响最大,三者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N积累量显著增加,氮肥和钾肥对N积累量的交互效应达到显著水平;氮肥和磷肥对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N﹑P﹑K积累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影响,且以氮肥的影响较大,随氮肥的增加,N﹑P﹑K积累量随之增加,随磷肥的增加,N﹑P积累量随之增加,K积累量先增后减,同时,磷肥和钾肥对P积累量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氮肥和磷肥对K积累量的交互效应也达显著水平。3.氮磷钾肥对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和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甘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均为:氮肥钾肥磷肥,叶绿素含量随氮肥﹑钾肥的增加而显著增高。钾肥对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Pn﹑Gs﹑Tr和Ci的影响最大,且Pn﹑Gs﹑Tr均随钾肥﹑氮肥的增加显著升高,Ci则随氮肥﹑钾肥的增加显著降低。氮肥对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Pn﹑Gs、Tr和Ci的影响最大,且Pn﹑Gs和Tr随氮肥﹑磷肥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n随钾肥的增加而显著升高,Gs﹑Tr随钾肥的增加先缓慢降低后迅速升高,而Ci随氮肥﹑磷肥的增加显著降低。同时,氮肥和钾肥﹑磷肥和钾肥对Pn的交互效应达到显著水平。4.氮磷钾肥对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和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SPS活力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淀粉含量随钾肥的增加而下降,随氮肥的增加先增后减,两者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且以钾肥的影响较大;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淀粉含量随氮肥和磷肥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且以氮肥的影响较大,同时氮肥和钾肥存在显著负效应。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可溶性总糖含量随氮肥﹑钾肥的增加而增大,随磷肥的增加先增后减,且以钾的影响最大;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可溶性总糖含量随氮肥﹑磷肥﹑钾肥的增加而增大,以氮肥的影响最大,且磷肥和钾肥存在显著正效应。5.氮磷钾肥对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生物产量和鲜薯产量的影响大小均为:钾肥氮肥磷肥,且随氮肥和钾肥的增加,生物产量和鲜薯产量显著提高;而氮磷钾肥对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生物产量和鲜薯产量的影响大小均为:氮肥磷肥钾肥,且除了钾肥对生物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外,其它均达显著水平,同时氮肥和钾肥﹑磷肥和钾肥对鲜薯产量有显著正交互效应。土壤不同,氮磷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中影响最大的为钾肥,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中影响最大的为氮肥。6.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和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鲜薯产量均与可溶性总糖﹑Pn﹑叶绿素﹑N积累量﹑P积累量﹑K积累量﹑R/T和LAI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鲜薯产量与生物产量相关性不显著,而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鲜薯产量与生物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和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淀粉含量均与可溶性总糖极显著负相关,与SPS活性相关性不显著。7.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鲜薯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方程为:Y=2197.29+76.42X1+149.69X3-90.16X2^2。而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鲜薯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方程满足:Y=2624.48+149.00X1+92.01X2+68.09X3+84.74X1X3+99.27X2X3。中钾高氮土壤(酉阳点)为获得最佳鲜薯产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优化方案为:氮肥9.57~11.10kg/667m2,磷肥6.75~7.00kg/667m2,钾肥19.60~21.30kg/667m2,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为1.50:1:2.97;高钾低氮土壤(槽上点)为获得最佳鲜薯产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优化方案为:氮肥11.22~12.48kg/667m2,磷肥7.63~8.88kg/667m2,钾肥15.00~20.65kg/667m2,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为1.43:1:2.16。
|
|
|
|
1 |
赵瑞英,陈须文,李钟渤,王海辉;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2 |
陈益明,蔡赐喜,王松,陈然香;提高甘薯产量的主要途径[J];福建农业科技;1997年03期 |
3 |
徐凡;耕深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机;1997年03期 |
4 |
赵瑞英,陈须文,李钟渤,王海辉;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J];江西农业科技;1998年S1期 |
5 |
包启彪,吴仁弟,王祥友,朱小富;氯化钾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
6 |
聂凡,徐玉华,钱进,陈静娴,董玲;脱病毒对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0年06期 |
7 |
邓日烈,温玉辉;钾肥对甘薯产量影响的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8 |
富琼;;大垄地膜栽种甘薯产量高[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年03期 |
9 |
宋朝建;吕长文;王季春;唐道彬;周全卢;;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年02期 |
10 |
王玉琢;;抓好五项措施 提高甘薯产量[J];河北农业;2008年05期 |
11 |
潘大桥;;不同密度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年05期 |
12 |
;清流从两方面提高甘薯产量[J];福建农业科技;2009年04期 |
13 |
陈吓冬;陈国奖;;平衡配方施肥对甘薯产量的效应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09年06期 |
14 |
张爱君;李洪民;唐忠厚;朱红;孙健;徐飞;史新敏;;长期不施钾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5 |
李保证;王季春;王德虎;武海燕;孔令明;邹聪明;;不同抗旱节水剂对甘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16 |
张静;魏荔;隋英;;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0年S1期 |
17 |
王小晶;蔡国学;王洋;吕慧峰;陈怡;王正银;;氮磷钾分期施用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7期 |
18 |
张弘;卓丽;丁义;;甘薯产量与精确施氮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
19 |
唐静;王菲;张晓玲;王正银;蔡国学;王洋;;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
20 |
王菲;陈怡;冉烈;吕慧峰;王正银;蔡国学;王洋;;肥料组合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
|
|
|
|
|
1 |
河南息县彭店种苗场 朱中豪;原子花薯[N];福建科技报;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