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摘要】:美食纪录片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饮食文化,但它往往能通过表层的饮食文化折射出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形态。同时,它还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镜头和语言符号来树立城市形象,传播当地文化。从多模态角度来看,这类纪录片中包含的画面、语言、音乐等交际符号共同构成了整个动态的语篇。隐喻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基本思维和行为方式。但历来对隐喻的研究,其重心仅限于语言。荷兰学者Forceville(1997)提出“多模态隐喻”这一概念,并指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也存在于静止或动态的画面、音乐、手势、触觉、味觉等模态及其各种组合之中。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Royce的符际互补理论为基础,以《舌尖上的重庆》为研究语料,对其中主要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解读,拟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舌尖上的重庆》中多模态隐喻的主要类型有哪些?(2)《舌尖上的重庆》中多模态隐喻如何实现意义构建的?(3)《舌尖上的重庆》中多模态隐喻的文本意图是什么?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发现:(1)在《舌尖上的重庆》中,多模态隐喻的映射方向包括具体域到抽象域,抽象域到具体域和抽象域到抽象域三种类型;(2)该影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主要是通过图像、文字和音乐三种模态符际互补来实现的;(3)通过多模态隐喻,该影片实现了提升当地饮食和旅游文化、展示重庆市民形象和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文本意图。在分析《舌尖上的重庆》中的多模态隐喻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多模态隐喻意义构建的有关问题,扩展了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视野。同时,透过多模态隐喻呈现了开放、富裕、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重庆城市形象以及热情、坚韧、勤劳、乐观的重庆市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