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
【摘要】:
教育部在1996年设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试图通过实验,为中小学普
及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借鉴。本研究以参与实验的199所中学的教师应用计算机类教
学媒体的态度为研究对象。
已有研究认为,条件较好地区的中学教师大多已具备操作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
基本技能;教师参加计算机培训比较积极;使用频率与教师性别、学历、所教授的
学科等因素无显著的相关性,与教育技术理论水平、教学软件的配置有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中学教师对应用的前
景普遍看好,在主观愿望上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应用持积极的态度;但在实践活
动中,实际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对应用工作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度。综合分析认
为目前中学教师教育技术理论水平普遍较差,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应用多处于重
硬件或重软件的阶段,培训工作效率较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教师的应用态度;中
学教育评价偏向、教学软件资源较少且不具备开放性,这些因素是影响教师应用的
间接因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引导策略:一、按照易用、可行、开放与安全
的标准,建设校园网络;坚持需要、经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用教学媒体;走联合
的道路建设教学资源库,解决教学软件的开发问题。二、重视“潜件”,加强教育技
术理论的对应用工作的指导。首先,改进培训工作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教师学习
活动的特点,建议培训工作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目标、
采用“问题解决式”和“小组协作式”结合的培训及学习方式。其次,引导教师利
用现代教育理论和计算机类教学媒体构建的智能环境作教学改革的尝试,结合学科
特点总结应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