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其能力的一种自我知觉,即相信自己拥有的技能,使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能正确有效的行动。学业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达到某种学习目标的期望和判断。它与学业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影响学业成就水平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往往拥有较高的学业成就和较高的心理发展水平。学业自我效能发展水平既受到个体先天、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和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现有研究中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评价量表,其维度比较单一,对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也较为薄弱。为此,本研究修订了国外的MJSES问卷,并利用该量表探索了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成绩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在中国文化被试下,MJSES问卷的三个维度分别为“学习行为能力自我效能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是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学习应对能力自我效能感”(表示在学业上以既定的社会性评价为模板时对自己的应对行为的主观评价,是对自己应对学习事件的能力的评价)、“发展能力自我效能感”(反映学生在学业上以自我发展为主导的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评价),分别反映了原量表中的“努力”、“情境”和“天资”。通过检验,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工具;
2.从总体上看,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水平偏低,没有达到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