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语方位词研究
【摘要】: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必然反映到语言的表达上,语言的表达会因民族性而呈现出差异。方位词是人类表达空间方位的基本语词,这些方位词在表达方位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语言的发展及人类思维的日益缜密,人类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表达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选取了先秦19部典籍对所涉及的方位词进行封闭性研究,拟对先秦汉语的方位词进行断代描写,来勾勒出先秦汉语方位词的面貌。方位词在表达方位时都有一个与具体语境相联系的点作为参照,但“东”、“西”、“南”、“北”及由它们组成的合成方位词还有一个隐性的参照点,那就是太阳,这是其语义的一部分,笔者把它们称为太阳方位词,而“左”、“右”、“上”、“下”、“前”、“后”、“内”、“外”等称为人事方位词。空间词的从无到有,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说明人类对所处环境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东北、西南等合成方位词的产生说明人类对空间概念的表达由含混到精细。方位词在先秦时期可以非常灵活地充当状语,这与这一时期由介词加方位词来介引方向的用法处于萌芽时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方位概念与实体概念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分离,但还没有完全分离,如“左”可以表左手,还可以表示方位。
介词结构作状语何时最终取代方位词直接作状语,方位词的方位义又是何时完全与其实体义分离,形成专职的方位名词,这是本文的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