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载体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选择对某些离子具有优先识别能力的有机化合物作为离子载体应用于聚氯乙烯(PVC)液膜离子性选择电极中,开发离子选择电极的应用范围,是电分析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敏感材料应用于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也是最近几年来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具有前景的课题。本论文着重于设计、合成新型有机有机物,将其作为离子载体用于PVC溶剂聚合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中,并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合成了以水杨酸分子为模板的印迹高聚物,并将其成功运用于电导型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研究。
一、本文第一部分设计合成了五类有机物或有机金属配合物,并将它们分别作为新型载体,制备和研究几种高选择性的PVC膜离子电极。
1.采用原料易得合成简单的新型水杨醛缩氨基酸Schiff's碱二苄基锡(Ⅳ)五配位配合物[Sn(Ⅳ)-SIADBen]为载体研制阴离子选择电极,这类电极对常见阴离子具有明显的反Hofmeister选择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SalClO_4~-SCN~-PhCOOI~-NO_3~-Cl~-NO_2-≈CH_3COO~-CitrateSO_4~(2-)。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电位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1)~2.5×10~(-6)molI~(-1),检测下限1.0×10~(-5)molI~1,斜率61±1.6mV/dec,出现超Nemstian响应现象。向PVC膜中加入脂溶性阴离子添加剂四苯基硼钠(NaTPB)后,电极电位选择性能和选择性得到明显提高,由此可推断出,这种五配位的有机锡化合物[Sn(Ⅳ)-SIADBen],遵循带正电荷载体的响应机理。采用交流阻抗,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并对超Nernstian现象进行了解释。将该电极用于药物检测,获得满意的结果。
2.在合成时,改变配合物[Sn(Ⅳ)-SIADBen]分子结构中的某些基团,即将与中心原子
|
|
|
|
1 |
武奋;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废水中的氟[J];环境科学;1977年01期 |
2 |
章咏华;;离子选择性电极发展近况[J];分析化学;1982年05期 |
3 |
陈灵因;李蜀萍;夏传俊;周宏标;杨耿;张前达;;离子选择性电极连续标准加入—半对数纸图解法——测定水和废水中微量氟[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4 |
刘大中;;碘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过程探讨[J];化学传感器;1996年01期 |
5 |
李吉学;斯才瑛;张红伟;骆望美;黄河舟;钱皎;;氧瓶燃烧—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智力碘口嚼片中的碘[J];化学传感器;2000年03期 |
6 |
李建平,彭图治,方成;溶胶-凝胶型陶瓷碳硫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J];分析化学;2001年11期 |
7 |
秦汉明;全固态铅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人发中微量铅[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年09期 |
8 |
裘端,刘涉江;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混合电解质水溶液中溶质的活度系数[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9 |
;布洛芬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J];传感器世界;2002年05期 |
10 |
赵利洪;离子选择性电极连续测定结合剂中的钾钠含量[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2年06期 |
11 |
段友构;高灵敏度的硫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2 |
宋闯,景丽洁,金晶,梅花,李娟;离子选择性电极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2年02期 |
13 |
刘静;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概述[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4期 |
14 |
黄德发,李梅兰;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的测量误差研究[J];化学分析计量;2002年04期 |
15 |
秦汉明;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海带、紫菜中碘及碘的浸出率[J];化学世界;2002年11期 |
16 |
吕鉴泉,陆江林,周兴旺,何锡文;以新型杯[6]衍生物为探针的银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
17 |
袁威,张雪梅;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铝矿中氟[J];云南冶金;2004年03期 |
18 |
王君龙,黄西朝,梁国正;溶胶-凝胶基质修饰的镉离子选择性电极[J];分析试验室;2004年09期 |
19 |
江璠,柴雅琴,袁若,徐岚,许文菊;新型水杨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
20 |
黄俨;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其在化工分析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5年2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