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分子固定技术及固定材料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摘要】:
由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设计制造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低廉、选择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食品工业、环境检测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然而,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物分子固定技术及固定材料决定着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和选择性等主要性能。基于此,本论文设计了一些新型生物分子固定技术、发展了一些固定材料来固载生物分子,结合各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生物分子的电化学性质并制备了相应的生物传感器。
1.利用二氧化锆溶胶-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保持酶的生物活性,且纳米金与酶形成静电复合物后,能有效促进酶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的原理,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二氧化锆溶胶-凝胶、纳米金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功制备了以二氧化锆/纳米金溶胶-凝胶为载体的性能优良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该生物传感器性线性范围为7.0μmol/L至3.9 mmol/L,检测下限为4.0μmol/L。本文还探讨了pH、工作电位、干扰物质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
2.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正电荷的聚阳离子PDDA与带负电荷的纳米金在聚邻苯二胺修饰的铂电极上进行层层组装,最后利用负电荷的纳米金静电吸附正电荷的血红蛋白(Hb),从而制得性能优良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本文探讨了pH、工作电位、温度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对H_2O_2在1.3μmol/L~1.4 mmol/L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0.8μmol/L。
3.利用电聚合的无机氧化物ZrO_2能够结合DNA上五碳端磷酸根的性质固定了小牛胸腺DNA(CT-DNA),再利用带负电荷的DNA静电吸附正电荷HRP分子的特性,从而制得了对H_2O_2有良好的催化响应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本固定方法的优点是DNA膜层为酶分子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并加快了辣根过氧化物酶与电极之间的电荷传递。本文探讨了pH、工作电位、温度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生物传感器对H_2O_2在3.5μmol/L~10 mmol/L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0.8μmol/L。此外,该固载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分子的固载。
4.采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ZrO_2与HRP,制得了功能化的ZrO_2-HRP薄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交流阻抗等技术表明HRP分子均匀地分布在ZrO_2-HRP薄层中,该薄层对H_2O_2具有良好的催化响应。本文探讨了pH、工作电位、温度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该生物传感器对H_2O_2在20μmol/L~9.45 mmol/L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0μmol/L,米氏常数为8.01 mmol/L,这种采用无机氧化物共聚合生物分子的方法扩展了生物分子的固载方法。
5.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金电极表面聚合2,6-二氨基吡啶,利用带正电荷的聚2,6-二氨基吡啶(PDD)吸附带负电荷的DNA分子,再通过DNA与Hb之间的静电作用吸附带正电荷的Hb分子,从而制得了性能良好的H_2O_2生物传感器。本文探讨了pH、工作电位、温度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在优化条件,该生物传感器对H_2O_2在1.7μmol/L~3.0mmol/L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0μmol/L,米氏常数为0.8 mmol/L。
|
|
|
|
1 |
HaroldH.Weetall,古勤生;生物传感技术开发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世界科学;1997年02期 |
2 |
;美国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新型生物传感器[J];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05期 |
3 |
庄庆德;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传感器技术;1987年02期 |
4 |
范崇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续)[J];传感器技术;1995年03期 |
5 |
习岗,张振瀛;现代精密测量中的压电生物传感器[J];物理;1995年05期 |
6 |
;行业信息[J];传感器世界;2000年02期 |
7 |
杜晓燕,王保珍;医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与未来[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
8 |
施云波,彭忠明,张洪泉,董新平,郭建英;检测神经性毒剂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年05期 |
9 |
夏建弘;;未来的传感器材料[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89年01期 |
10 |
张宏绪;;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1989年01期 |
11 |
;人造鼻子——生物传感器[J];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6年09期 |
12 |
施清照,程琼;介体型乙醇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1997年01期 |
13 |
迪丽拜尔;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4 |
孙康,李仲辉,陈孝康;主客体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4期 |
15 |
;上海研制成功新型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J];机械;2008年02期 |
16 |
;研究人员为检测酒精饮料中的葡萄糖开发新型的生物传感器[J];今日电子;2008年03期 |
17 |
任恕;关于心理传感器开发与研制的看法[J];传感技术学报;1988年01期 |
18 |
杨世诚;;神通广大的人造“神探”[J];科学世界;1994年10期 |
19 |
王深琪,李世普,闫玉华;测量胆固醇含量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传感器技术;1998年05期 |
20 |
蔡德聪;生物传感器发展与应用前景[J];传感器世界;200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