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重庆枇杷花腐病病因研究

瞿付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枇杷花、叶片和果实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初步明确了重庆枇杷花腐病害有2种,枇杷叶片病害有5种,果实病害有2种。重点研究了2种花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探索了花腐病发病规律与叶斑病害、枇杷品种、湿度、管理等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2种枇杷花腐病害分别是干腐型枇杷花腐病(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和湿腐型枇杷花腐病(Botrytis cinerea);5种叶片发病害分别为:枇杷炭疽病(Colletotrichumacutatum)、枇杷轮斑病(Pestalotiopsis funerea)、枇杷灰斑病(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枇杷圆斑病(Phyllosticta eriobotryae)、枇杷叶尖枯斑病(Phoma eriobotryae)。2种果实病害为枇杷炭疽病(C.acutatum)和枇杷灰斑病(P.eriobotryfolia)。 调查了花腐病发病规律与叶斑病害、枇杷品种、湿度、管理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枇杷花腐病在重庆各栽培基地都普遍发生,但发病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枇杷叶片病害发生严重的田块,花腐病害相对要严重,特别是枇杷灰斑病与枇杷干腐型花腐都是P.eriobotrifolia引起的,灰斑病的发生与枇杷花腐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叶片灰斑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花腐病害发生严重,症状表现为花序的变褐、萎焉、干枯;从品种来看,大五星及龙泉一号为易感花腐病的品种,枇杷花穗腐烂最多,发病率平均达64.6%;从发病程度与湿度的关系来看,同一品种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树龄短,树势强,通风条件及排水情况好的果园,花腐病发生率低。 枇杷花腐病害两种症状为干腐型和湿腐型症状。干腐型症状:花轴表皮变褐,病斑沿花轴逐渐向整个花序扩展;花轴变褐部分至花序皱缩干枯呈萎蔫状,后期花序脱落后,花序基座上产生黑色小点,经镜检黑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湿腐型症状:花序发病,病斑灰褐色,病蕾变褐枯死,花受侵害时,部分花瓣变褐色皱缩腐烂;湿度大时,上面常有灰色霉状物出现。经镜检灰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P.eriobotrifolia)可以很好地利用蔗糖和葡萄糖,对乳糖和麦芽糖利用也较好,对果糖和木糖利用较差;氮源以天冬氨酸和硝酸钾利用较好,产量也相对较多,其它则差;生长最适条件是:在25℃,pH6.04,光照条件下病原菌生长最好且产孢最多;在几种不同的培养基上,PFA、PSA、PDA上菌落生长好,在PSA上产孢量最大,在PCA和OAA培养基的生长较差;分生孢子在25℃下萌发最好;在相对湿度(RH)高于81%时才能萌发,RH=100%萌发率最好。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可以很好地利用蔗糖和葡萄糖,对果糖和淀粉利用较差;氮源以天冬氨酸和硫酸铵利用较好,产孢量也相对较多,其它则差:生长最适条件是:在20℃,pH4.96,黑暗条件下病原菌生长最好,且产孢最多;光照不利于产孢;在几种不同的培养基上,PSA和PDA上菌落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大,对OAA培养基利用较差;分生孢子在20℃下萌发最好;在相对湿度(RH)高于88%时才能萌发,RH=100%时萌发最好。 枇杷花腐病在我国的报道很少,本文首次全面报道引起枇杷花腐病的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P.eriobotrifolia)和灰葡萄孢(B.cinerea),为制定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景魁;猕猴桃花腐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福建果树;1995年03期
2 张愈学,景学富,李学章;山楂花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8年02期
3 杜春风;;凤城地区苹果花腐病的发生及防治[J];河北果树;2007年05期
4 孙庆田;张福兴;刘美英;常乃军;张天英;;苹果花腐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知识;2007年29期
5 袁太红;冬春茬黄瓜花腐病的防治[J];农家顾问;2004年02期
6 ;苹果花腐病(Sclerofinia mali Takahashi)防治试验简报[J];西南园艺;1978年01期
7 孙庆田;张福兴;刘美英;常乃军;张天英;;苹果花腐病的发生及防治[J];烟台果树;2007年04期
8 王庆祥;;牛粪水防治苹果花腐病[J];中国农业科学;1959年09期
9 景学富;杨竹轩;张愈学;李学章;;山楂花腐病的研究 Ⅱ.山楂花腐病的症状[J];植物病理学报;1983年02期
10 向一兵,覃发师;木瓜花腐病和锈病防治技术[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1年07期
11 刘惕若;袁甫金;;苹果花腐病的研究报告[J];植物保护学报;1962年01期
12 方敦煌;福建省建宁县中华猕猴桃细菌性花腐病的初步调查研究[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年03期
13 王兆波,寇懿颖;苹果花腐病的防治技术[J];北方果树;1992年01期
14 肖宇;崔远超;曾祥渝;;重庆地区枇杷花腐病的初步调查[J];中国南方果树;2007年01期
15 ;怎样防治苹果花腐病[J];北方园艺;1977年02期
16 刘永军;;环剥防治猕猴桃花腐病[J];植物医生;1993年01期
17 景学富;杨竹轩;张愈学;李学章;李兴时;顾忠智;隋洪才;曹宗元;王学明;;山楂花腐病防治研究初报[J];北方果树;1983年02期
18 李兴时;顾忠智;隋洪才;孙东明;王学明;;山楂花腐病发生情况调查[J];北方果树;1982年01期
19 杜春风;;山楂花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2008年01期
20 景学富,张愈学,杨竹轩,李学章;山楂花腐病的研究——Ⅲ.山楂花腐病的流行条件[J];植物病理学报;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呈明;李娟;梁英梅;;陕西猕猴桃花腐病和叶围微生物的初步研究[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储春荣;陈绍彬;;苏州地区枇杷主要病虫害的演变[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淑英;杜鹃花腐病[N];中国花卉报;2005年
2 ;丝瓜为何烂花[N];江苏科技报;2006年
3 茹光平;丝瓜缘何会烂花[N];河南科技报;2007年
4 武增光;丝瓜烂花为何因[N];山西科技报;2006年
5 杨进花;梨园春管抓好五点[N];山西科技报;2002年
6 刘仲锡;酥梨为啥会出现“黑头顶”与“黄头顶”[N];陕西科技报;2006年
7 记者 关媛媛;把技术和文化送到农村去![N];重庆日报;2010年
8 张兴旺;果园春季管理[N];云南科技报;2006年
9 吴铭;果树开花前后主要病虫害防治[N];天水日报;2007年
10 ;夏秋黄瓜 谨防“三病”[N];通辽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