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桥参照与语篇连贯
【摘要】:
本文从搭桥参照和语篇连贯这两个复杂的语言现象研究入手,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语篇连贯为搭桥参照的实现和指派提供了环境;另一方面,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构成,搭桥参照对语篇的连贯性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连贯”一词最早来源于修辞学,是使文章获得统一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如今,连贯已发展为语篇分析的研究对象之一。语篇连贯的研究由来已久,语言学界围绕这一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韩礼德(Halliday)较早提出了连贯的标准,他的衔接理论详尽描写了各种衔接手段,对连贯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他主要是列举和描写这些衔接手段,对人们如何选择使用这些手段没有给出解释。因而语言学界对于他的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形成对连贯的统一性认识。本文在总结归纳已有成果之后,尝试对语篇连贯现象进行搭桥参照视角的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各种文本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搭桥参照(bridging reference)意指搭桥表达式(bridging expression)与前文中没有明确表述出的所指(referent)之间的关系。搭桥参照的阐释依赖于正确确定用于引入意指对象(intended referent)的搭桥假设(bridging assumption)。不少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借用不同的理论来阐释搭桥假设的确定问题,由于这些理论优缺点不一,因此在阐释搭桥假设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其中,Hobbs(1979)从话语连贯角度对搭桥参照的阐释是本文的焦点。他认为搭桥参照阐释时,听话人应该接受第一个能够使得话语连贯的所指。本文正是从语义学、认知功能学的角度,借用其他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搭桥参照的阐释过程入手,试图对搭桥参照现象提出基于语篇连贯的阐释策略。
作者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搭桥参照、语篇连贯等基本概念;然后回顾了搭桥参照、语篇连贯研究方面的理论及文献,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对搭桥参照和语篇连贯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就二者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尝试性探究。通过分别阐释对搭桥参照的连贯性研究和搭桥参照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作者揭示了这两种语言现象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