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
【摘要】: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深受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渗透与干扰,所以,学术与教育日趋分割化。大学的系、所在“专业化”的美名之下,逐渐肢解大学作为知识的统整殿堂的性质,使大学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养成与世界观的塑造上所产生的“隧道效应”日益加深,研究有所成就的大学教师参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意愿颇为低落。因此,研究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对其本身的发展和深化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选取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分析、研究了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问题。
首先,本论文对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做了系统的阐述。论文认为,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修习要求以及师资安排来看,该地区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取得了普及性的发展,并以稳定趋势前进,但从某种程度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次,论文阐述了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三大特色。其一,各主要大学都建立了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通识教育中心;其二,台湾大学独有的通识教育模式;其三,建立通识教育评鉴机制。这些特色对于台湾地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纵深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再次,论文指出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论文认为,导致该地区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历史根源的影响和教育体制建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清晰的预测和梳理,为指导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最后,分析了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内地综合性大学的借鉴和启示。论文认为,内地综合性大学在构建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时,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综合性大学的成熟经验,同时也应重视它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内地通识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