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语用逻辑中的语境研究

郑科红  
【摘要】: 语用逻辑是关于正确思维的理论,也是关于成功交际的理论。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也就是交际双方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自然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交际过程中用以传达信息的物质载体。当语言被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时,又总是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从逻辑的角度来研究语境,研究人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讨论的语用逻辑中的语境,也就是揭示语境与言语交际和语言运用过程的关系。言语交际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对其语境的研究,交际双方才能在恰当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准确无误的去理解和领会别人所使用的语言所表达的特定含义。也就是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说话者要设法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而听话者要根据各种语言形式及相关因素准确地理解说话者所传递的信息。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是围绕这个具体的言语环境而进行的。 本文对语境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先对语用逻辑作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语境的定义,认为所谓语境,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与具体的言语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言语行为过程相始终的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共同构成的条件和背景。并通过对语境定义的分析,得出与此定义相对应的语境构成因素,认为语境的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本文对语境进行了的不同分类,同时对语境的性质进行了讨论,特别分析了语境具有动态性的这一性质。本文还重点讨论了语用逻辑中的语境,主要是讨论语境在语用逻辑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分别从语境和命题、语用推理的关系,以及语境在言语行为中的作用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我们对论文进行了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邱志华;李晖;刘军明;;模糊语言的言语交际功能[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任培红;;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言语交际的认知和行为原则[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罗荷香;;英语言语交际中的选词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4 叶芳;;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J];文学教育(下);2008年10期
5 黄凌燕;;语用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6 丁厚琴;;从语言模糊性看女性语言的交际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彭新勇;;日语交际中的「駄洒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陈虹;;先例现象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J];文教资料;2009年31期
9 谢智广;许祥东;;再论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3期
10 陈丽萍;;论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解释功能[J];语文学刊;2009年21期
11 陈丽萍;;论社会文化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功能[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12 胡彦超;杨洋;;认知语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语理解[J];文教资料;2010年02期
13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4 石亚坤;;现实语境对于言语交际过程中意义表达和理解的终极阐释——试以《雷雨》中一段经典对话为实验材料[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
15 宋佳;杨跃;;言语交际中非真实性话语的语用新解[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16 胡士云;第二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在九江举行[J];语文建设;1990年01期
17 陈莉莉;谈数字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J];外语教学;1998年03期
18 胡习之;言语交际中的以情动人[J];现代交际;1998年03期
19 吴萍;谈英语言语交际中的婉转性[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0 雷永红;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合作原则[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秀坚;;创设言语交际情境进行说写训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聂焱;;论“文革语言”对言语交际基本原则的违背[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刘伊俐;;从关联理论看书面语篇中的语境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沈祥和;;言语得体谁说了算[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5 沈祥和;;永不停息——评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中对得体性原则的诠释[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聂焱;;得体性原则两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7 彭石玉;;外语学习者言语交际行为方式调查与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李名方;;修辞学:言语得体学[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9 崔梅;;言语道德与儒家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聂焱;;得体性原则两题[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青;理解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一个综合模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严毅;蓄意歧义作为言语交际策略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申智奇;刻意曲解: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6 张淑玲;言语交际中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8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科红;语用逻辑中的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刘志茹;言语交际中误解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新艳;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关联顺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付丽君;言语交际中的冗余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秀丽;从言语行为角度看成功言语交际[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林易;基于语境顺应理论的言语交际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袁冶;从社会因素的角度看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D];吉林大学;2004年
8 龚宏燕;论语文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理念及其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超慧;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及语用理解[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冯伟伟;日常会话和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语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周敏;学会倾听:一种全新的主持理念[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扬州市施桥中学 姜晶;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的六个“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4 左卓 周柯宇;语言艺术在新闻采访中的运用[N];战士报;2006年
5 黎运汉;成功的开拓性新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谢震霖;两岸语汇交融助推汉语发展[N];文汇报;2006年
7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宋鲁平;口吃是病不是坏习惯[N];健康报;2007年
8 商报记者 刘海颖;川大社力拓英语学术板块三大丛书唱主角[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姜桂兰;东北影视剧的语言特色[N];吉林日报;2010年
10 凡言;解读当代企业家精神[N];经理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