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灰岩地区柏木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摘要】:
石灰岩地区是三大生态脆弱带之一,该地区岩石裸露率高,土壤瘠薄,保水能力极差,临时性干旱经常发生。能够在石灰岩地区这种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它们发展了特殊的适应能力,通过自身器官的保护运动、形态重塑以及代谢过程的调整来适应低水多变的环境,形成特殊的适应机制。利用适生植物自身的抗旱能力来进行石灰岩地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成为石灰岩生态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不同强度或不同类型的水分胁迫很可能导致植物不同程度或方式上的适应性反应。因此,为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石灰岩山地适生物种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我们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水分受控实验,设定了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四个不同的水分胁迫强度,以及胁迫初期、胁迫中期和胁迫末期三个胁迫历时,对其在水分胁迫下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等生理特性及复水条件下其修复的可能能力,系统研究一系列适应性反应来揭示柏木的抗旱机制,为石灰岩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我们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
1.水分胁迫初期,水分胁迫并不能影响柏木幼苗的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等根系大小参数;但是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包括胁迫历时和胁迫强度的加剧,根系大小参数呈降低趋势。柏木幼苗的苗高和地径都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剧而降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在胁迫初期和胁迫中期并没有受到影响,而胁迫末期干旱处理才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但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减低。柏木幼苗的总生物量基本上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降低,但在胁迫初期和中期的轻度干旱下其生物量并没有受到影响。当胁迫强度不够严重时,幼苗的地下部分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呈降低趋势,但胁迫很严重时,根冠比有增大的趋势。胁迫末期的中度干旱受到水分胁迫影响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在复水后能够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胁迫中期和胁迫末期的重度干旱复水后,根系所有的形态参数不能够恢复到对照水平。复水后柏木幼苗的苗高没有恢复,而地径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复水促进柏木幼苗根冠和总干物质积累,干旱越重,促进作用越明显,且复水后根冠比升高。
2.柏木幼苗在水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下降,气孔导度也是随着土壤干旱的发展而降低,但并没有发现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同时降低,相反在胁迫初期和胁迫中期,当气孔导度降低到某一值时,胞间CO_2浓度出现显著的增高,而在胁迫末期维持比较稳定的值。在胁迫初期和胁迫中期的重度干旱以前,随着对照,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Ls值增大,但在重度干旱下,Ls值降低。而在胁迫末期,与胁迫初期和中期的重度干旱一致,Ls值降低。叶肉导度Pn/Ci在胁迫初期,重度干旱下才开始显著下降,胁迫中期,中度干旱下开始下降,而胁迫末期在轻度干旱下就开始下降。胁迫初期,在重度干旱之前,我们以内在水分利用效率来计算柏木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水分胁迫梯度而增加。胁迫中期,在重度干旱之前,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仍然保持着与对照相同水平。而对于胁迫初期和胁迫中期的重度干旱、胁迫末期这几个阶段,我们以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来描述柏木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都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复水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前,幼苗各指标的恢复程度较大,出现了补偿效应。而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柏木幼苗的生理功能受损,上述各指标的恢复程度均较小。
3.柏木幼苗的色素含量都在水分胁迫下升高,且升高幅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我们认为与胁迫时间和叶片浓缩有关。复水后叶片扩展生长大大加快,含水量增加,色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由于水分胁迫而增加。复水后,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降低。叶绿素a/b并没有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正常浇水即对照组柏木幼苗的Fv/Fm在0.81-0.82之间,而水分胁迫下柏木幼苗的Fv/Fm显著降低,且胁迫越重,降低幅度越火,同样Fv/F0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柏木幼苗的光化学猝灭(qP)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下降趋势,胁迫越重,影响越严重。NPQ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胁迫越严重,上升的幅度越大。φPSⅡ和ETR也都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呈降低趋势,且胁迫越严重,降幅越大。复水后,柏树幼苗的荧光参数Fv/F0,Fv/Fm,qp,NPQ,φPSⅡ和ETR等在胁迫程度较轻时都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胁迫严重时,这些指标也能得到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
5.柏木幼苗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RWC呈下降趋势,且胁迫越严重,下降幅度越大,复水后,胁迫程度较轻时WRC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而重度胁迫下不能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在土壤干旱胁迫的进程中,柏木幼苗针叶中自由水/束缚水下降,叶片组织的水分由自由水向束缚水转化,束缚水含量升高。而复水后,柏木幼苗立即增加自由水的含量,以此来恢复其正常的生长。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胁迫处理初期植物体内的不溶性蛋白变为可溶性蛋白以增强渗透调节能力,而在胁迫处理后期干旱胁迫超过植物所能忍耐的阈值,植物体内的合成代谢受阻,蛋白质降解。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柏木幼苗中MDA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在胁迫初期的相邻处理间、胁迫中期的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之间及其胁迫末期的前三种处理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柏木幼苗对水分胁迫有一个适应过程。而每个处理时期的重度干旱MDA含量都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复水后其他处理组的MDA都下降到对照水平,而重度干旱下MDA含量不能下降到对照水平,说明胁迫程度较轻的情况下,植物能够很快的自我修复,而重度干旱下膜结构的受害程度已经超出植物的忍耐限度,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修复。在本研究中,随干旱胁迫的加剧,SOD、POD、CAT、ASP几种保护酶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复水后,SOD活性均有所下降,但总体上还是高于对照,CAT在重度干旱后复水也未能下降到对照水平,而轻度干旱下CAT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
6.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在干旱逆境下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加大其含量增加,且在复水后基本上都能降低到对照水平,是较为有效的渗透调节物质。K~+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地上部分在胁迫初期,胁迫中期的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Na~+有积累,而胁迫中期的重度干旱及胁迫末期Na~+降低,说明Na~+在干旱较轻时起着渗透调节的作用,而重度干旱后Na~+对其渗透调节不起主要作用。Ca~(2+)、Mg~(2+)含量在柏木幼苗内没有明显的积累现象。脯氨酸、可溶性糖起主要渗透调节作用的物质含量在地下部分即根系中的含量大于地上部分。而Na~+在茎叶中的含量大于根系。
实验表明,柏木幼苗能够通过光合生理、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等途径耐受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且在水分胁迫较轻时进行补偿生长,能够适应石灰岩山地“临时性缺水”的变水环境。
|
|
|
|
1 |
贲桂英;低温与水分胁迫对黄瓜和豌豆叶圆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与光的关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7年04期 |
2 |
张蜀秋,贾文锁,王学臣,娄成后;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研究水分胁迫对蚕豆根中ABA分布与含量的影响[J];植物学报;1996年11期 |
3 |
薛永常,陈永军,曹敏,李云荫;AMD和CHM对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幼苗ABA累积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4 |
武宝玕,Glenn W Todd;用叶绿素a的瞬变荧光测定分析水分胁迫在光合电子传递中的作用部位[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8年02期 |
5 |
王保民,李勤报,梁厚果;水分胁迫下烟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呼吸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
6 |
王邦锡,何军贤,黄久常;水分胁迫导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非气孔因素[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92年01期 |
7 |
周燕萍,单广福;水分胁迫下苹果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
8 |
罗俊,林彦铨,张木清;甘蔗活性氧代谢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9 |
谢寅峰,沈惠娟;水分胁迫下3种针叶树幼苗抗旱性与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0 |
闫成仕;水分胁迫下植物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研究进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1 |
王怀玉,罗英;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2 |
孙歆,郭云梅,雷韬,代其林,冯鸿,段辉国,梁厚果,林宏辉;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菜豆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3 |
陈志辉,张良诚,吴光林,张上隆;水分胁迫对柑桔光合作用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年02期 |
14 |
熊正英,张志勤,王致远,拉元来,唐峰波;POD活性与水稻抗旱性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5 |
贾文锁,王学臣,张蜀秋,娄成后;水分胁迫下ABA由蚕豆根向地上部的运输及其在叶片组织中的分布[J];植物生理学报;1996年04期 |
16 |
王玮,邹琦,杨军,周燮;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不同小麦品种芽鞘生长的动态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9年05期 |
17 |
韩永华;水分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细胞质膜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8 |
陈立松,刘星辉;水分胁迫对抗旱性不同的荔枝叶片细胞壁H~+-ATPase活性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年02期 |
19 |
肖宜安;醉蝶花(Cleome spinosa L.)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年06期 |
20 |
刘建栋,李世奎,于强,闵庆文,毕建杰;水分胁迫对黄淮海夏玉米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影响——水分胁迫对叶片生产力影响[J];资源科学;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