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食药用菌活性多糖研究
【摘要】:
本文以云南特有食药用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野生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L.)Pers.]子实体为原料,利用多糖分离纯化技术、现代医学分析技术、降血脂功能食品的评价及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对两种食药用菌活性多糖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获得如下结果:
(1)通过对天麻和羊肚菌多糖分离提取的工艺条件研究发现,天麻粗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浸提时间3h、水料比10:1、乙醇浓度80%,在该条件下水提天麻粗多糖得率约为9.67%(干重)。羊肚菌粗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水料比50:1、乙醇浓度80%,在该条件下羊肚菌粗多糖得率约为4.96%(干重)。
(2)通过对天麻和羊肚菌多糖分离纯化的系统研究发现,两种食药用菌多糖分别经水浸提、减压浓缩、Sevag法脱蛋白、透析、乙醇沉淀、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等一系列分离纯化过程,分别得到天麻多糖组分PGEB-3-H和羊肚菌多糖组分PMEP-1,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为均一多糖,其得率分别为0.824%(干重)和1.58%(干重)。经凝胶层析测定,天麻多糖(PGEB-3-H)和羊肚菌多糖(PMEP-1)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 800和43 600。经过理化性质鉴定分析发现两种菌类食物活性多糖中都不含游离单糖、糖醛酸、蛋白质、多酚类物质等,均为非淀粉类中性纯粹多糖。
(3)首次利用多糖化学结构分析的化学方法(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气相色谱、红外光谱、GC-MS、~1H和~(13)C核磁共振等)对天麻多糖(PEGB-3-H)和羊肚菌多糖(PMEP-1)进行全面结构特征分析,结果发现天麻多糖(PEGB-3-H)是α-1,4-连接为主链有少量α-1,6-连接分支的吡喃葡聚糖。羊肚菌多糖(PMEP-1)是以α-1,4-葡萄糖残基、α-1,6-半乳糖残基、α-1,2-甘露糖残基及α-1,5-阿拉伯糖残基为主要连接,同时含有α-1,2,6-甘露糖分支、α-1,4,6-葡萄糖分支和β-1,2,6-半乳糖分支的高度分支杂多糖。
(4)通过选用与血脂代谢及肥胖、肿瘤细胞增殖相关的PPARs和A549模型对天麻多糖(PGEB-3-H)及羊肚菌多糖(PMEP-1)的生物活性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结果发现PGEB-3-H和PMEP-1对PPARδ模型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作用很弱,效果不显著;对PPARα模型没有激活作用;可见,两种多糖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比对照阳性药物(2-Bro:2-溴十六烷酸;WY:WY14643)的活性要弱得多。两种多糖在体外对肿瘤细胞A549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5)对天麻多糖(PGEB-3-H)和羊肚菌多糖(PMEP-1)降血脂的功能进行动物实验。结果发现,所用的高脂饲料在实验周期内能使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下降(P<0.05)。两种多糖的各试验组(低剂量100mg·kg~(-1)·d~(-1)、中剂量200mg·kg~(-1)·d~(-1)、高剂量400mg·kg~(-1)·d~(-1))大鼠血清中TG显著地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两种多糖对TG影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越高,TG降低幅度越大。在饲用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高、中剂量PGEB-3-H和高剂量PMEP-1能使大鼠血清TG维持在正常水平,能达到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的水平。在各实验组中,只有低剂量PGEB-3-H组大鼠血清中TC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但仍然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只有低、中剂量PMEP-1组大鼠血清中LDL-C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但仍然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只有中剂量PGEB-3-H组大鼠血清中HDL-C明显高于高脂对照组,且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MEP-1三个实验组大鼠血清中HDL-C虽然不是显著地高于高脂对照组,但已达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由此可见,实验用两种多糖对大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对TG的影响实现的,两种多糖对预防高脂血症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6)对天麻多糖(PGEB-3-H)改善学习记忆力的功能进行了研究。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东莨菪碱记忆损伤模型组(MC)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NC)和阳性对照组(PC)。PGEB-3-H三个剂量组在大多数训练测试中,小鼠找到找到平台的时间短于MC组,且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P<0.01)。由多糖对小鼠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影响发现,高剂量PGEB-3-H组小鼠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阳性对照组(20 g·kg~(-1)·d~(-1)天麻全粉),而中、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天麻多糖(PGEB-3-H)对改善记忆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利用云南产天麻和野生羊肚菌为原料,以开发现代保健食品为目的,成功地分离纯化获得了两种活性多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2)采用GC、IR、GC-MS、NMR等先进的化学仪器方法研究了天麻多糖(PGEB-3-H)和羊肚菌多糖(PMEP-1)的一级结构特征,明确地提出两种多糖的结构特征并对天麻多糖的可能重复单元的高级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
(3)尝试运用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研究了天麻多糖(PEGB-3-H)和羊肚菌多糖(PMEP-1)的生物活性。
(4)首次研究并确证了天麻多糖是天麻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也为天麻益智功能的物质填补了新的内容。
(5)研究发现了天麻多糖和羊肚菌多糖具有预防高血脂形成的作用,尤其是对甘油三酯的影响。本文研究方法规范可靠,所得结论完全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现代保健食品及多糖药物的生产指导中。
|
|
|
|
1 |
赵正言;湖州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4年03期 |
2 |
严淑玲,黄为一,王世梅,武济民;吸水链霉菌NND-52菌株胞内抗生素M1分离、纯化及结构确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年03期 |
3 |
蒋东方,杨超敏,耿文奎,葛宪民,黄跃国;广西职业病防治队伍结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2年04期 |
4 |
钱林溪;肝细胞生长因子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3年03期 |
5 |
赵辉,张建夫;马兜铃酸的结构分析和性质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6 |
王俊华,葛辉,胡兵,李景新,李群英;一种新型的脑保护治疗仪[J];中国康复;2003年02期 |
7 |
徐智,束俭辉;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07期 |
8 |
李红卫,吴坤;α-生育酚琥珀酸酯抗肿瘤作用的结构基础[J];卫生研究;2004年04期 |
9 |
郝静;李杰;赖红杉;袁媛;张旭平;;中草药多糖研究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与前景[J];亚太传统医药;2007年10期 |
10 |
许兵;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电化学行为[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年11期 |
11 |
陶霞,缪朝玉,诸敏娟,楚正绪,苏定冯;去窦弓神经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改变[J];高血压杂志;1998年04期 |
12 |
姚斌,徐炳祥,葛建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的新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1999年06期 |
13 |
陈利玉;淋巴细胞的胞外酶:CD26的结构与功能[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年02期 |
14 |
万新民,吴德康,张余生;石决明成分与结构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0年07期 |
15 |
广东省中等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广东省中等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分析[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02期 |
16 |
范存义,曾炳芳,胡兵;足背动脉及其分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年09期 |
17 |
王文祥,顾明,蒋小岗,顾振纶,范盘生;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2年01期 |
18 |
盛良全,郑晓云,闫向阳,肖厚荣,厦炳乐,刘少民;生命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9 |
张跃林;复方仙术口服液对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作用观察[J];现代中医药;2002年06期 |
20 |
周凤梧;;天麻的应用与鉴别[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