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问题研究
【摘要】:
人力资本产权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通过投资所形成的关于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一系列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利的总称。它是制约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规则,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组产权束,其显著特点是各项权能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即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收益权可以分解开来,由不同主体占有。根据“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将导致人力资本产权归属的多元性。在我国当前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教育中,政府为免费师范生“买单”,那么,政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免费师范生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支配权。这样,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已不再取决于本人的意愿,而是要服从国家安排——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
在目前我国就业形式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免费师范生则没有后顾之忧,犹如进了“保温箱”。但是,基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一些免费师范生在看到自己四年大学学习期间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处置权被国家占有,而自己在校学习成绩的好与坏都无法改变“回生源所在省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的现实时,他们便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不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而是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谋取个人“私利”。那么,这些学生在四年大学学习期间便不能获得国家所期望的人力资本。由此可见,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从事中小学教育,他们不仅不会提高当地的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反而可能会误人子弟。
根据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的获取及其效能的发挥受制于人力资本载体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人力资本载体意志和行为的支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虽然占有人力资本产权的使用权和处置权,但并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所以,针对一些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不良倾向,免费师范生教育必须建立一个正向激励、负向激励,校内激励、校外激励有机结合、前后贯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实现国家投资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效用最大化。
|
|
|
|
1 |
王利清;;也谈激励机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
2 |
陈正飞;刘灵芝;;基于激励机制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
3 |
谢芳成;;论环境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
4 |
张瑛;刘忠诚;;企业科技人才精神鼓励的研究[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王利清;;也谈激励机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
6 |
于水波;张相林;;建立新型学生工作人员激励方式的途径探讨[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7 |
刘腊;;浅谈医院奖金激励机制[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
8 |
林挺;林禹鸿;;浅析欧美针对孤儿药开发的激励措施[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
9 |
张学敏;杨公安;;免费师范生人力资本产权的“双重占有性”[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10 |
林挺;;论环境技术应用的激励机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