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小型猪粪样双歧益生菌演替变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
本试验选取了我国特色物种资源小型巴马猪4头,同窝出生均为雄性,进行编号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饲料为重庆某饲料公司的乳猪配合饲料,连续跟踪取样90天,以期获得小型猪粪样双歧益生菌的演替变化规律。针对巴马小型猪粪样微生物区系的特异性,首先对巴马小型猪粪样微生物区系的核酸提取方法进行了筛选,并对其16SrDNA的PCR扩增进行了组分优化,并通过对变性梯度凝胶反应条件的探索,确定了DGGE的最佳反应条件。整个试验通过应用PCR-DGGE技术对四只巴马小型猪粪样双歧杆菌区系进行聚类分析和粪样菌群区系的多样性研究,发现断奶期菌群区系呈相对不稳定的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16SrDNA克隆文库。这些研究可以为深入开展巴马小型猪肠道菌群与人肠道菌群的相似性研究,促进我国特色资源巴马小型猪在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数据。
1.粪样双歧杆菌区系的研究有助于对肠道微生态学的了解,PCR-DGGE方法是研究家畜及人粪样双歧杆菌区系的手段之一。对巴马小型猪双歧杆菌区系的研究,有必要对PCR反应中的各组分进行优化。本实验对该体系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PCR扩增产物用凝胶成像系统及Quantity One检测,结果表明,由信噪比曲线中得出的各组分的最佳反应浓度为:25ul体系下,DNA模板为20-40ng(15nM),引物浓度7.5pM,Mg~(2+)(25mM)的加入量为1.5uL;dNTP(10mM)的加入量为2.0uL,在扩增阶段选择35个循环,退火温度提高到58℃有最佳效果。与PCR常规条件相比较可获最佳结果,产物量增加。同时对变性胶的梯度范围进行了多次探索,最后的试验结果认为DGGE变性胶的范围50-80%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后建立了以细菌16Sr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为粪样双歧杆菌区系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PCR常规条件相比较可获较好结果,在DGGE上获得的条带较多,结果稳定,适用于巴马小型猪粪样双歧杆菌区系的研究。
2.对四只小型猪粪样双歧杆菌区系的动态跟踪和相似性聚类分析发现个体的差异比较明显,粪样中细菌菌群呈现明显的不稳定状态,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趋势,但是规律性较好的个体中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的趋势。本研究表明在演替动态明显的仔猪中,断奶对双歧杆菌区系的动态变化有较大应激作用;而对演替过程不明显的仔猪,断奶应激也没有明显影响,断奶后迅速建立稳定状态,一个影响因素可能是断奶时间比较晚,动物能很快适应日粮的变化。全文结果也表明,断奶前期动物的粪样双歧杆菌区系相对的稳定性,其后变化很大,断奶行为是粪样中双歧杆菌区系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为研究粪样双歧杆菌区系建立了巴马小型猪粪样细菌的16SrDNA文库,通过克隆测序,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在巴马小型猪的90个克隆中,结果中有56个序列分在一个OUT,与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T);Bifidobacterium breve有99%的相近性,占到文库的62.2%;14个序列分在一个OUT与Bifidobacterium infantis;Bifidobacterium longum(T)有99%的相近性,占到15.6%;4个序列分在一个OUT与Bifidobacterium animals(T);Bifidobacterium angulatum(T)相近性达到99%,占到4.4%,对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巴马小型猪而言,更多益生菌区系的数据的获得,何种处理方法最佳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
|
|
1 |
王爱德,覃树华,郭亚芬,兰干球,李柏;巴马小型猪的选育[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991年02期 |
2 |
卢晟盛;罗龙兴;胡翠娥;郭亚芬;兰干球;王爱德;;巴马小型猪雌猪发情和产仔特性[J];动物学杂志;2007年02期 |
3 |
吴健敏,阳玉彪,郭艳茹,吕茂民,郭亚芬,章金刚;中国巴马小型猪封闭群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存在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5年05期 |
4 |
;极品小香猪[J];北方牧业;2005年02期 |
5 |
徐斯日古楞,吕茂民,吴健敏,章金刚;中国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6期 |
6 |
尹业师;黄伟坚;谢丽华;刘海鹏;冯健远;陈琼;吴维海;王爱德;;广西某巴马小型猪场弓形虫病的净化措施初探[J];养猪;2006年04期 |
7 |
莫毅,郭亚芬,兰干球,窦璋琴,兰虹丞,蒋钦杨,杨秀荣,蒋和生,李柏;广西巴马小型猪卵泡抑素(Follistatin)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5年02期 |
8 |
冯雪萍;兰干球;郭亚芬;陈江伟;阮志华;易德桥;范晶;李柏;;主动免疫猪活化素重组融合蛋白疫苗对巴马小型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
9 |
曾芸;李军;赵武;陈凤莲;;广西巴马小型猪β-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10 |
刘红波;吕培茹;胡林林;杨小淦;宁淑芳;韩晓慧;陆阳清;卢晟盛;卢克焕;;电融合/激活对于巴马小型猪体细胞克隆胚胎生产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1年02期 |
11 |
吴丰春,魏泓,甘世祥,王爱德;巴马小型猪与贵州小型香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实验生物学报;2001年02期 |
12 |
牛荣,黄中波,商海涛,魏泓,王爱德;广西巴马小型猪21个微卫星座位的DNA多态性分析[J];中国兽医科技;2002年08期 |
13 |
薛正楷;魏泓;商海涛;叶彬;;CYP3A29稳定表达HepG_2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硝苯地平代谢活性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07期 |
14 |
任子利;赵彦玲;杨小淦;陆阳清;卢晟盛;卢克焕;;广西巴马小型猪供核细胞的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及肌肉成纤维细胞HDAC1基因的mRNA的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11年09期 |
15 |
沈艳;华修国;崔立;朱建国;杨志彪;;猪链球菌2型两代表性分离株感染小型猪后对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年12期 |
16 |
李洪涛;吴清洪;肖东;袁进;王万山;张嘉宁;李金泽;张建明;顾为望;;西藏小型猪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分析[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年03期 |
17 |
;广西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简介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年02期 |
18 |
李洪涛;肖东;袁进;吴清洪;王万山;张嘉宁;顾为望;;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9年06期 |
19 |
李洪涛;肖东;顾为望;吴清洪;袁进;王万山;张嘉宁;;西藏小型猪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年01期 |
20 |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J];致富之友;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