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温度和阿维菌素胁迫下朱砂叶螨Hsp70s基因表达研究

李明  
【摘要】: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严重为害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而又难于防治的一种害螨。该螨繁殖能力强,产卵力高,世代周期短,在短时间里能够迅速形成一定数量的种群,并且容易产生抗药性。 热激蛋白70(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类家族成员,它具有“分子伴侣”、细胞保护、抗凋亡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等独特而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对Hsp70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项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4条朱砂叶螨Hsp70基因cDNA全长,并用Real-timeRT-PCR技术检测了分别经阿维菌素和不同温度胁迫后4条Hsp70基因在朱砂叶螨雌成螨体内的表达变化情况,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朱砂叶螨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与其适应逆境胁迫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059)的资助,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成功克隆出4条朱砂叶螨Hsp70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TCHsp70-1、TCHsp70-2、TCHsp70-3和TCHsp70-4。TCHsp70-1核苷酸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679412,cDNA全长2446bp,包括1965bp的开放阅读框,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A,编码655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71.28 kDa,等电点(pI)为5.37;5′端非编码区长274bp,3′端非编码区长207bp,poly(A)加尾信号AATAAA位于poly(A)上游14bp处。TCHsp70-2核苷酸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679413,cDNA全长2305bp,包括2016bp的开放阅读框,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编码672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73.78 kDa,pI为5.26;5′端非编码区长189bp,3′端非编码区长97bp,poly(A)加尾信号AACAAA位于poly(A)上游27bp处。TCHsp70-3核苷酸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679414,cDNA全长2284 bp,包括1980 bp的开放阅读框,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A,编码660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71.86 kDa,pI为5.39;5′端非编码区长134 bp,3′端非编码区长165 bp,poly(A)加尾信号AATAAA位于poly(A)上游13 bp处。TCHsp70-4核苷酸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977182,cDNA全长2182 bp,包括19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2个氨基酸。推测其理论分子量为70.9 kDa,pI为5.40;5′端非编码区长106 bp,3′端非编码区长117bp,poly(A)加尾信号AATAAA位于poly(A)上游14bp处。 (2)同源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4条朱砂叶螨Hsp70基因与其它物种的Hsp70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且都包含有Hsp70完整的典型基序(Motif),而且N端的保守性高于C端。克隆获得的4条Hsp70s之间的相似性最低为57.33%(TCHsp70-1与TCHsp70-2),最高为91.90%(TCHsp70-3与TCHsp70-4)。系统进化树显示TCHsp70-1、TCHsp70-3和TCHsp70-4属于细胞质Hsp70;TCHsp70-2属于内质网Hsp70。 (3)运用实时定量RT-PCR体系检测、比较了朱砂叶螨雌成螨受不同温度胁迫后4条Hsp7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CHsp70-1经冷激(7℃、10℃)后的表达要显著高于热激(34℃、37℃)后的表达,说明该基因更倾向于响应冷激;TCHsp70-3热激(34℃、37℃)后的表达比冷激(7℃、10℃)后显著升高,说明该基因对热激更敏感;而TCHsp70-4热激(34℃、37℃)和冷激(7℃、10℃)后都大量表达,对冷热刺激都较敏感;经不同温度处理后TCHsp70-2的表达相对稳定,其表达量都显著低于TCHsp70-1、TCHsp70-3和TCHsp70-4;这些结果一方面揭示了TCHsp70s的表达模式受它们在细胞内所处位置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4条TCHsp70,尤其是TCHsp70-1、TCHsp70-3和TCHsp70-4基因在介导朱砂叶螨的耐寒、耐热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运用实时定量RT-PCR体系检测、比较了敏感、阿维菌素抗性和37℃高温饲养3个品系的朱砂叶螨雌成螨体内4条Hsp70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和37℃高温饲养品系4条Hsp70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敏感品系(TCHsp70-1表达在敏感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中差异不显著,TCHsp70-2在阿维菌素抗性和37℃高温饲养品系中差异不显著除外),而且37℃高温饲养品系表达量最高。这表明阿维菌素和高温胁迫,都能诱导朱砂叶螨Hsp70s表达增加,但高温的诱导作用更强:阿维菌素胁迫诱导朱砂叶螨Hsp70s表达增加,可能是阿维菌素抗性品系高温下具有适合度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陶士强,吴福安,余茂德;危害丰驰桑的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J];蛛形学报;2005年01期
2 吴孔明,刘芹轩;朱砂叶螨对久效磷抗性的遗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1994年03期
3 武予清,刘芹轩,钟昌珍;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对朱砂叶螨抗性的筛选鉴定[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4 赵同芝;徐金兰;;大豆朱砂叶螨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8年08期
5 柏立新,孙洪武,束春娥,孙以文,朱月英,徐文华;DPC对朱砂叶螨为害棉株的耐害补偿能力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1997年03期
6 邓新平,何林,赵志模;温度对朱砂叶螨二种抗药性品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蛛形学报;2002年02期
7 张伟,邓新平,罗公树,何林;10%甲氰·阿维乳油配方的筛选及其对朱砂叶螨的联合作用[J];农药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陈东亚;花生田朱砂叶螨的发生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2年08期
9 何林,赵志模,邓新平,王进军,刘怀,刘映红;朱砂叶螨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抗性治理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10 何林,谭仕禄,曹小芳,赵志模,邓新平,王进军;朱砂叶螨的抗药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3年04期
11 顾才东,李华,洪波,贺达汉,夏晓丽,任晓云;宁夏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2 郭凤英,邓新平,赵志模,吕慧平;朱砂叶螨酸性磷酸酯酶测定条件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7年04期
13 何林,赵志模,邓新平,王进军,刘怀;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哒螨灵及其混剂抗性遗传力的分析(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2003年01期
14 张建萍,王进军,赵志模,何林,豆威;几种杀虫剂对朱砂叶螨酯酶的抑制作用[J];蛛形学报;2003年02期
15 刘涛,孙军杰;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8年04期
16 杨娟;戴伟民;强胜;;紫茎泽兰细胞质小热激蛋白HSP17.7基因的cDNA克隆与表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7 吴福安,田立道;双甲脒防治桑树害虫朱砂叶螨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3年02期
18 詹俊良;朱砂叶螨抗药性测定及防治研究(简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19 武予清,李世功,李素娟,刘爱芝,赵明茜,杨俊峰;朱砂叶螨久效磷抗性的室内选择及交互抗性[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20 唐斌,张帆,胡展育,熊继文,耿小丽;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及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芳;何林;王进军;赵志模;;朱砂叶螨酯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建华;吴建平;费春红;杨联;张利平;;牦牛钙激活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克隆及其测序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玲;余少波;刘榜;;猪Nudt6基因克隆以及与眼肌面积性状相关SNP发现[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戴佳琳;吴璇;黄江;杜武英;胡旭初;徐劲;余新炳;;亚洲牛带绦虫肌动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单位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反应性鉴定[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炎平;邱君志;关雄;;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几丁质酶基因克隆的研究[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吕海鹏;史俊南;赵守亮;Athony J.Smith;;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α_1亚基D亚型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A];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王玮;杜艳;林国强;孙秉中;;RNA干涉bcr abl融合基因联合P27基因克隆对K562细胞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方卫国;肖月华;冷波;杨星勇;张永军;裴炎;;一种新的球孢白僵菌几丁酶Bbchit1的纯化和基因克隆[A];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张志春;张谷丰;罗光华;方继朝;;小菜蛾嗅觉膜原蛋白SNMP1基因的克隆表达[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翠;李世军;李闯;俸艳萍;彭秀丽;龚炎长;;鸭多巴胺受体1(DRD1)基因克隆与多态性检测[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勇;调控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的CaM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谢科;水稻WRKY10基因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邢继红;拟南芥抗灰葡萄孢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魏继承;白桦花期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及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赵明莲;食线虫真菌侵染性胞外蛋白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D];云南大学;2003年
6 郭虹;弓形虫侵入相关分子ROP1基因的克隆及其DNA免疫研究[D];中山医科大学;1999年
7 王昕;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受体的克隆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8 李伟;圆锥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9 段冷昕;梅花鹿茸多肽的化学结构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倪多娇;栉孔扇贝抗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温度和阿维菌素胁迫下朱砂叶螨Hsp70s基因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鲍鸣;鸡IFN-γ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占通;猪α干扰素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怡;重组鼠抗人CD19单链抗体的构建和表达[D];浙江大学;2006年
5 郝敏;玉米与大斑病菌构成的不同互作中基因表达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6 黄志强;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及其基因克隆[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武鸿;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余国武;腊梅脂转移蛋白基因克隆与功能的初步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9 赵秀振;蓖麻蚕体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调查及其基因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10 马维;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秀萍;石河子大学转基因克隆绵羊研究取得突破[N];兵团日报(汉);2011年
2 刘越西 徐仁元 记者 金姝;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在吉大农学部培育成功[N];吉林日报;2011年
3 黄勇娣;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在沪诞生[N];解放日报;2007年
4 许沈华;什么是基因克隆[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王婷婷;我国完成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实验[N];科技日报;2007年
6 曹斌;血癌新病毒基因克隆成功[N];团结报;2000年
7 王有佳;全球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在沪诞生[N];人民日报;2007年
8 李建平;首例荧光转基因克隆猪所产猪崽再次被确认具有荧光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王中宙;25只转基因克隆绵羊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10 吴一福;四军医大构建HBV全基因克隆质粒细胞系[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