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

张广兵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性教育的广泛开展,“主体参与”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实施、参与教学评价等已得到普遍重视并得以大力推行。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学设计领域继续盛行着“教师最清楚学生的需求”、“教师最清楚该如何教学生、“学生没有能力参与教学设计”等观念,继续延续着“教师提供教学方案,学生接受教学方案”的局面。20世纪末期,伴随时代发展的冲击、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日益增加与多样化等,传统的ADDIE教学设计模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与批判,在这一背景下参与式教学设计得以催生。参与式教学设计倡导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通力合作,共同为教学设计的成功、相应效果的达成作出努力。 本研究围绕“参与式教学设计是什么”,“是否有必要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性质与特点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现实情况如何”,“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以及“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际效果如何”六大问题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从我国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设计的发展动态着手,概览了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现状,阐明了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的价值,并明确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立论基础。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设计学视域以及现实的角度对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第三部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基本特征。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从权威决策到民主决策,从目标导向到过程导向,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从“为学生”设计到“由学生”设计,从静态设计到动态设计,师生关系从主客体关系走向平等的“我”与“你”的关系等基本理念,以及多元性、整体性、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第四部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现实问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教师、领导等相关群体对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有较高的需求,但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却面临外部环境、课堂内部以及相关人员方面的困难。对各种困难加以综合分析,发现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但远不足以阻止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有效开展。 第五部分,参与式教学设计实施框架构建。基于参与式教学设计所面临的现实情况以及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整体构想,提出了参与式教学设计实施的整体思路,构建了参与式教学设计实施的大致框架,并对维持参与式教学设计过程良性循环进行了探讨。 第六部分,参与式教学设计实验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实验研究发现,参与式教学设计在提高各段成绩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优化中等成绩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提高中上成绩和中等成绩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中上成绩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从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质、参与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分野、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现实、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前景五个方面对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与提炼。 第八部分,思考与建议。基于研究结论和理论思考,对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提出了七点建议:开展配套改革为参与式教学设计注入源泉,实现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学生升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参与式教学设计应以类似教育教学活动为鉴,参与式教学设计应与学案导学等活动携手并进,参与式教学设计并非“万能”,警惕参与式教学设计变“坏”,慎防参与式教学设计误入歧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海赴;试论契约意识在主体建设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1988年05期
2 李盛业;试论师范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3 刘兆宇;教学中师生关系之我见[J];南都学坛;1997年01期
4 赵佩华;系统综合集成法的认识论探讨——主体性和客观性的问题[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7年02期
5 潘一禾;对现代大众主体性的重新描述和思考——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一个基本命题谈起[J];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6 孙迎光;人有选择的自由吗?[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6期
7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刍议[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2期
8 蒋建军;知识经济与主体性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高天明;后现代主义与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时志同,时赟,刘子刚,刘全明;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年01期
11 李文俊;“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山西教育;2000年11期
12 刘超良;教育中的主体性寻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3 张胜利;从异化理论看审美的生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下解读[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14 吴支奎;试论主体性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5 广州市第二中学课题组;建构中学主体性教育模式的雏型[J];教育导刊;2001年21期
16 陈雯;论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Z1期
17 谭安奎;规范性、主体性与德育价值观的辩正[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8 孙(韦华);;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体验模式[J];成才;2001年05期
19 谭冰;;日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0 侯继迎,姚涛;论主体性思想的演进逻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鲁献慧;;人的主体性和现代人格建构[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善平;资本主体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5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英林;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境及其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金和;平民化自由人格[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娜;试论当前高校德育中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文正;论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瑞玲;论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好志;高中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光强;课堂文化中学生的主体性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再思考[D];西南大学;2007年
9 肖扬帆;九十年代散文主体性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姚迎春;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棨;“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新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滕州市龙阳中学 徐杰;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德性的主体性与普遍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四川省江油市含增学校 胡敏;思想品德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N];学知报;2010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刘芳;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体性[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赵建军;虚拟实践与人的主体性困境[N];光明日报;2002年
8 刘炳学 何春华;主体性·效益性·艺术性[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黑龙江大学 孙庆斌;他者视域中的主体性向度[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苏婷;培育主体性 增强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