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整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优化模式的研究
【摘要】:
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可利用土地的数量,以确保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工程措施有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四大部分,其中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改善水土资源的匹配,以便合理、有效的利用项目区的水资源,因此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整理项目的成败。只有对项目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精确的分析,才能对规划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布局,同时达到项目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区域内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二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首先,水资源是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基本条件之一;其次,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将影响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及其可持续性。因此,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精确分析区域内的水资源情况是实现项目合理规划的前提条件,是适应我国新形势下土地开发整理的需要。而且重庆市的土地整理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由寻求新增耕地的单一目标逐步走向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峡库区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土地整理,为适应重庆市今后土地整理目标的转变,并推进重庆市的新农村建设,其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也应逐步精确完善,因此就要求我们对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行精细研究。
本文是以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观念转变为背景,指出了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现有水资源平衡分析模式的不足之处,并结合重庆市的土地整理工程分区,提出了适应土地整理新理念的水资源平衡分析优化模式,最后结合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桑坪村等7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对优化模式进行了实例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进展、研究的意义及目的,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对重庆市当前土地整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现有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模式的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第三部分,对重庆市土地整理不同工程类型分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第四部分,结合土地整理新理念以及重庆市的区域特征,提出了适合重庆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优化模式。优化模式主要补充了现有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对不同类型的需水量以及供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介绍。
第五部分,以云阳县桑坪镇桑坪村等7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优化模式的实例计算。
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重庆市土地整理水资源平衡分析现有模式与优化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并讨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重庆市土地整理中水资源分析模式过于粗糙,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不能正确的指导项目区的农田水利规划;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结合重庆市土地整理的工程类型分区特点进行分析:其中渝西丘陵低山类型区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通常将整个项目区作为整体考虑;而渝东中低山类型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应划分片区进行分析。在供水分析中,对渝西缓丘平坝区、渝西丘陵区和渝东中低山坡地区而言,应结合项目区的实际供水情况考虑是否计算地下水的可供水量;而渝西低山岩溶槽谷区和渝东中低山岩溶坡地区必须将地下水的可供水量考虑在内;渝东河谷平坝区的供水分析中不用考虑其地下水供水量。
(3)需水量分析应按照生活需水、生产需水和生态需水三部分进行计算;
(4)供水分析应考虑项目区水质情况。
|
|
|
|
1 |
隆建;汪涛;陈佐平;潘学锐;;岩溶丘陵槽坝地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初探——以三峡库区重庆市涪陵山窝、白涛土地整理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07年08期 |
2 |
邵景安,刘秀华,魏朝富,谢德体;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土地整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5期 |
3 |
王如渊;土地整理与耕地总量平衡[J];中国土地;1999年02期 |
4 |
张春生;浅谈土地整理与农场经济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2000年01期 |
5 |
蒋一军,罗明;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整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
6 |
程久苗;现阶段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研究——以当涂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
7 |
高向军;论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管理[J];资源.产业;2002年05期 |
8 |
杨庆媛;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
9 |
李建智;土地整理理论基础与政策取向的探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
10 |
陈路扬,刘为军,杜国平;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11 |
杨庆媛;小流域土地整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省牟定县飒马场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
12 |
伍黎芝,董利民,张明,王雅鹏;土地整理融资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
13 |
陈波;;把利国惠民的事办好——浅谈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12期 |
14 |
;“21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方法、政策”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土地;2002年07期 |
15 |
唐正强,钱永康;规范土地整理储备机构财务管理[J];四川财政;2003年08期 |
16 |
;抓好六个环节 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土地整理工作全过程[J];浙江国土资源;2003年03期 |
17 |
邵群平;土地整理工程预算研究[J];中国土地;2004年06期 |
18 |
邵群平;土地整理中的资金管理[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08期 |
19 |
孙炜;山区土地整理中几点值得商榷的做法[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10期 |
20 |
匡文慧,张树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多目标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