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现阶段扫盲教育途径的研究

王云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九大文盲人数最多国家之一。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5-50周岁文盲人口有6800多万,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有1.0504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文盲人口以及当前扫盲教育面临的新变化,加强扫盲教育途径的研究就成为现阶段扫盲教育研究的紧迫任务。本研究是教育部委托立项研究的子课题之一。因此该研究选题无论是深化扫盲教育理论,还是改善扫盲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立足我国扫盲教育现实,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国内外扫盲教育途径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并通过实地调查、文盲学员和教师访谈等方法,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我国扫盲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基础上,剖析扫盲教育个案地区的扫盲教育成功经验与有效做法,结合成人文盲学习需求理论与国外解放教育理论,联系我国实际,提出拓展当前我国扫盲教育途径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本文重点从以下七方面对我国当前扫盲教育途径的改革与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扫盲教育途径研究的现实背景、价值与意义、思路与方法,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现阶段扫盲教育途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著作、期刊等文献的梳理分析,分析国内外关于扫盲教育途径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扫盲与实用技术培训一体化、社区学习中心与社区资源综合利用、家庭扫盲教育资源拓展、信息和通讯技术(ICT)手段扫盲等途径的运用及其相应要求。 第三部分:依托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开展的扫盲教育。通过调查访谈,在充分论证分析社区学习中心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学习化环境,提高家庭、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建设开放式的文盲学员学习场所等对策建议。 第四部分:利用学员家庭环境资源开展的扫盲教育。通过分析比较,在明晰家庭扫盲的意义与价值的前提下,提出在扫盲教育机构的引导下,利用家庭内或家庭附近的积极因素,让父母、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创造家庭环境氛围,并提出利用家庭力量开展扫盲的若干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以实用技术为载体的扫盲教育。鉴于扫盲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互分离的现状,主张整合扫盲的文化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提出协调发展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积极办好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实效地开展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载体的扫盲教育。 第六部分:基于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扫盲教育。着眼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立足扫盲教育的现实,主张运用现代ICT技术进行扫盲。 第七部分:结束语。阐述研究的主要结论,总结出当前扫盲教育的主要途径及其创新。在回顾本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明确研究中的不足、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与进一步研究设想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东枫;对农村扫盲教育特点的几点规律性认识[J];河北成人教育;1997年04期
2 周瑞山;印度扫盲教育的特点[J];成人教育;1991年Z2期
3 黄日强;印度扫盲教育的发展动向[J];山西成人教育;1998年Z1期
4 刘晓红;南京国民政府的扫盲教育[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李连江;新的历史时期扫盲教育的原则及特点[J];成人教育;1990年06期
6 林颜鹏;回顾与展望[J];成人教育;1990年Z2期
7 王世福,裴勇俊;宁夏“231工程”与联合国“2000年后科技扫盲工程”[J];中国成人教育;1994年05期
8 ;各地报刊文章选登[J];世界农业;1998年09期
9 姬忠林,何红玲;农村扫盲教育应注重功能扫盲[J];农村成人教育;2000年12期
10 张桂香,吴黛舒,乐传永;贫困地区扫盲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措施[J];山西成人教育;1995年05期
11 ;动态信息[J];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04期
12 刘晓红;清末的扫盲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13 李江源;论周恩来的扫盲教育思想[J];山西成人教育;1998年Z1期
14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J];石油教育;2005年04期
15 刘义兵;;新时期扫盲教育观的转变及其实现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16 王世福,裴勇俊;宁夏“231工程”与联合国“2000年后科技扫盲工程”[J];宁夏教育;1994年04期
17 王惠生;边境地区扫盲教育现状与对策[J];成人教育;1996年06期
18 马云,刘建平;口述视角下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扫盲教育及现代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19 陈鹏;扫盲教育的十大问题透视[J];成人教育;1991年10期
20 蒋传远;我国扫盲教育风格独特──兼论扫盲教育的五个特性[J];山西成人教育;199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振君;;试析国际社会对扫盲教育问题认识的演进过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杨红;;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云南省澜沧拉祜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刘坚;;旧中国扫盲识字教育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张昭文简介[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杨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黄先蓉;;数字时代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变革的思考[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7 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8 孟志中;;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探析[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9 陈清洲;;论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发展[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满正行;高璐;;藏语单语料库分析及标注探讨[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效义;新创文字在文化变迁中的功能与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张苗苗;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福林;蒙古国教育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现阶段扫盲教育途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艺儒;建国初17年甘肃扫盲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小燕;新中国扫盲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王艳芹;德州市扫盲教育初探(1949-1957)[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周昊;新生代农民工功能性扫盲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吴霜;城市低文化流动人口功能性扫盲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佩芸;1949年-1989年我国扫盲教学内容历史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骆仲冕;“文革”前十七年(1950~1966)四川农村的扫盲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邢秀兰;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刘晓娟;甘肃农村青壮年扫盲教育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石柳萍;省调研组来银调研扫盲教育工作[N];白银日报;2011年
2 记者 江彦博;陕西加大扫盲教育力度[N];农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苏敏;州直多措并举开展扫盲教育[N];伊犁日报(汉);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庆环;今天,我们为何继续扫盲?[N];光明日报;2011年
5 记者 盛瑜 通讯员 王勇;鄯善县扫盲教育把好三道关[N];吐鲁番报(汉);2009年
6 通讯员 袁伟 方琦;扫盲教育成效显著[N];喀什日报(汉);2008年
7 记者 龙超凡 通讯员 林曦;福建提前完成年度扫盲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郭红霞;国际扫盲教育在变化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张颖 林曦;我省提前完成2010年度扫盲任务[N];福建日报;2010年
10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郭红霞;扫盲教育应和社区发展相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