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家蚕特有基因的鉴定、表达模式分析及功能初探

方婷  
【摘要】: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群体,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昆虫形态多样,种类繁多,其物种与形态的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复杂的生存环境逐渐适应的结果。然而,物种的多样性与生理功能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换句话说是遗传物质决定了物种的生物学性状。随着越来越多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从基因组水平去研究物种特有基因的功能可能会为物种在分化、行为习性和形态上区别于其它生物提供重要线索。 家蚕是典型的鳞翅目模式昆虫,也是被人类驯化的重要经济昆虫。家蚕及更多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为我们研究家蚕特有基因提供了平台。物种特有基因是指与其它物种没有同源性的可编码蛋白的基因序列,亦被称为“孤儿基因”或"ORFans"。对基于家蚕基因组序列的家蚕特有基因乃至鳞翅目特有基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特有基因在家蚕体内行使的特殊功能,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蚕在驯化过程中导致适应性变异产生的机理,为未知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家蚕特有基因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利用家蚕、蜜蜂、果蝇、按蚊、伊蚊、赤拟谷盗、线虫、人和原鸡等几个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及Butterflybase数据库中鳞翅目昆虫所有报道的基因序列,通过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鉴定了家蚕、蜜蜂、果蝇、按蚊、伊蚊及赤拟谷盗六个昆虫基因组中的特有基因。在家蚕基因组中,特有基因共有2051个,占所有预测基因的14%,我们还鉴定出在家蚕基因组中有340个基因为鳞翅目特有基因。蜜蜂、果蝇、按蚊、伊蚊和赤拟谷盗的基因组中分别有特有基因878、2611、1078、1383和4142个;各占了基因组的7.9%、12%、8.2%、8.2%和24.8%。EST数据分析发现,在家蚕特有基因和鳞翅目特有基因中,分别有911和227个基因具有EST表达证据。结合家蚕基因功能注释信息分析表明,有85个家蚕特有基因具有功能注释信息,鳞翅目特有基因有105个具有功能注释信息,这些具有功能注释的基因多是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我们将其功能注释分为七大类。家蚕特有基因(含鳞翅目特有基因)中有1710个基因是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其它基因属于171个基因家族,如瘫痪肽家族、抗菌肽家族、表皮蛋白等。 2.家蚕特有基因时空及免疫表达模式分析 基于家蚕全基因组Oligo芯片数据,在2391个特有基因中,1535个基因具有对应的探针序列。分析这些基因在家蚕五龄3天各组织的表达情况显示,有567个基因至少在一个组织中检测到表达,其中,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有268个,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组织特异的生理途径相关;还有63个基因具有组织共表达特征。在早期胚胎芯片中共检测到468个基因表达,在早期胚胎中有近200个基因表达。对家蚕幼虫四龄发育时期芯片分析显示有623个基因检测到表达,有16个基因只在蜕皮期表达,推测可能与蜕皮过程相关;还有14个基因仅在食桑期表达。结合家蚕变态发育时期的芯片数据,结果表明家蚕特有基因中640个基因具有表达信号,大部分基因在雌雄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小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雌雄中差异较大,推测与精子或卵子的发生与发育相关。基于大肠杆菌、黑胸败血、白僵菌和NPV四种微生物诱导的家蚕免疫芯片分析家蚕特有基因的诱导情况,结果显示有451个基因具有表达差异。 3.和用RNAi手段探索候选基因的功能 以具有EST证据、熟蚕期高量表达和单拷贝基因为筛选条件,筛选到13个候选基因,利用RNAi干扰实验初步探讨这些基因的功能。表型观察发现有6个基因得到了不同的表型改变,多数基因表现为蜕皮受阻,即无法蜕掉幼虫的皮。BGIBMGA000702基因取得较明显的表型变化,所有处理均可成功蜕皮,但是在RNAi处理后72h左右蛹的身体开始缩短,并逐渐死亡。对干涉个体进行解剖发现,相较于对照而言,处理后的蛹体液含量明显减少,其它组织没有明显变化,推测这个基因可能通过某种特殊的生理途径影响了蛹的发育,是蛹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需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该基因进行RNAi干涉处理后在mRNA水平表达下调,且与dsRNA处理后的雌蛹相比较,其在雄中表达量下调更明显。该基因在发育时期的RT-PCR表达谱显示其在熟蚕期开始表达上调且在雄中表达量较高,而蛹2天组织表达谱显示在各组织均有表达,并在卵巢、精巢和头中表达量较高。 4. BGIBMGA00070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 信息分析发现BGBMGA000702基因由一个外显子组成,ORF框为588bp,编码195个氨基酸,蛋白预测分子量为23kDa,等电点为9.64,位于1号染色体上。将该基因整个编码区序列亚克隆到p28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到Rosetta(DE3)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重组菌000702/p28/Rosetta(DE3)表达蛋白,得到一个约25kDa的重组蛋白,其中标签为6×His Tag约为2kD,目的蛋白约23kDa,与预测分子量相符合。蛋白组分鉴定表明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蛋白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显示其在胚胎、熟蚕阶段高量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RNAi干涉后蛋白表达情况表明该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说明瞬时干涉可以引起该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 综上所述,本文鉴定了家蚕、果蝇等六个昆虫基因组中特有基因及鳞翅目昆虫特有基因,并详细分析了家蚕和鳞翅目特有基因的序列信息及时空和免疫芯片表达谱,最后利用RNAi干扰实验和原核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初步探索了BGIBMGA000702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鉴定的家蚕特有基因将为家蚕特有的生理过程及生物特异性研究提供线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喻叔英,沈其璋;家蚕胚胎发育扫描电镜观察[J];江苏蚕业;1995年04期
2 喻叔英,沈其璋;家蚕胚胎发育扫描电镜图[J];蚕业科学;1993年04期
3 林健荣,陈业林;家蚕胚胎发育对高温干燥敏感性的表现及遗传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蒋秀萍,赵林川,沈小明;即时浸酸对家蚕胚胎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J];中国蚕业;1999年02期
5 孙承铣;家蚕胚胎头部形态的发育研究[J];蚕业科学;1964年01期
6 赵林川,司马杨虎,李兵,沈小明;即时浸酸对家蚕胚胎发育中H_2O_2代谢的影响[J];蚕业科学;2000年04期
7 ;《蚕业科学》(双月刊)2010年第36卷总目次[J];蚕业科学;2010年06期
8 潘国庆,李艳红,谢俪,庞敏,潘敏慧,鲁成,周泽扬;家蚕微孢子虫侵染家蚕胚胎细胞与草地贪夜蛾细胞的病变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赵峰;霍永康;汪延生;林健荣;;家蚕相关蛋白质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2004年04期
10 叶键,钟伯雄,林健荣,颜海燕,梁建设,苏松坤,徐海圣;家蚕温敏性品种胚胎发育的蛋白质表达谱变化[J];蚕业科学;2005年03期
11 ;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简介[J];蚕业科学;2010年06期
12 王林玲;陈克平;姚勤;王永杰;代璐;;家蚕基因工程载体研究新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13 徐世清,陆星垣,杨明观;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对家蚕胚胎发育的影响[J];蚕业科学;1989年04期
14 吕顺霖,顾国达;家蚕胚胎培养细胞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4年04期
15 钟伯雄,陈金娥,颜新培,徐孟奎,梁建设;家蚕催青后期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J];昆虫学报;2005年04期
16 柴春利;夏庆友;李斌;孙卫忠;左伟东;鲁成;;家蚕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分析(英文)[J];蚕业科学;2010年01期
17 陈鹏;童晓玲;代方银;鲁成;;家蚕Hox基因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0年06期
18 范兰芬;林健荣;王叶元;钟杨生;倪惠波;;家蚕滞育人工解除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19 潘敏慧;徐伟;苏茂科;王先燕;张金叶;鲁成;;家蚕胚胎发育过程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蚕业科学;2007年04期
20 范兰芬;钟杨生;林健荣;;家蚕细胞周期蛋白基因BmCcnl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昆虫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洁;贡成良;薛仁宇;谢敏;张晓荣;李艳梅;曹广力;;家蚕vasa样基因的初步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季明明;鲁延军;甘丽萍;牛艳山;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BmColⅣ α1基因的结构特征与表达谱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晓苏;宋艳;徐世清;;家蚕作为模式生物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4 朱晓苏;宋艳;徐世清;;家蚕作为模式生物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梁辉;王文栋;朱晓苏;陶卉;徐丽;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隐花色素基因Cry1与Cry2的表达谱与功能研究[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钱平;吴阳春;徐安英;鲁成;;家蚕dp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文学;刘刚;柴春利;鲁成;;家蚕mago nashi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8 鲁延军;季明明;孔令斐;张升祥;司马杨虎;徐世清;;基于网络数据库资源的家蚕BmCol Ⅳ α1基因克隆和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9 潘敏慧;杜娟;张金叶;孙志亚;黄淑静;于子舒;鲁成;;家蚕Flap Endonuclease-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范兰芬;钟杨生;林健荣;;SDS-PAGE与MALDI-TOF-MS质谱联用分析家蚕胚胎程序化发育差异蛋白[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小坚;家蚕类胰岛素基因BBX-B8的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升祥;家蚕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杨捷频;家蚕30K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五龄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张艳;家蚕30K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魏玲;家蚕Sox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姚慧鹏;家蚕中肠和培养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梁九波;家蚕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及表皮蛋白BmorCPT1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邓党军;家蚕脂肪体特异启动子BmLSP、BmLP3的克隆、鉴定及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金叶;家蚕凋亡相关基因BmDronc和BmBuffy的克隆鉴定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萍;家蚕苯丙氨酸羧化酶基因(BmPAH)和色氨酸羟化酶基因(BmTRH)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婷;家蚕特有基因的鉴定、表达模式分析及功能初探[D];西南大学;2010年
2 韩宇;家蚕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初探[D];西南大学;2010年
3 栗凤鹏;家蚕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的鉴定及部分成员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璐诗;家蚕三重半月纹突变(E~(Tc))的分子基础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梁辉;家蚕生物钟基因Cry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苏州大学;2011年
6 姜云志;家蚕TGF beta信号因子对卵发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孙志亚;家蚕Bmbuffy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8 黄淑静;家蚕Bmcaspase-9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9 费晶晶;两个家蚕FKBP12基因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燕;家蚕HMGA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亚东;“交点”上的舞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本报记者 吴玲娟;保健功能纺织品标准“标识”首次亮相[N];保健时报;2008年
3 曙光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高性能事业部总经理 赵勇 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总经理 黄小兵;我国生物信息研究进入分水岭[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付毅飞;给精子加个开关[N];科技日报;2003年
5 邱阳;向病毒基因研究进军[N];科技日报;2004年
6 记者 白毅;首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基因组研究成果公布[N];中国医药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