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正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的双重压力,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日趋下降,严重威胁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土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观、准确的效益评价来促进土地整理的良性发展。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丰富土地整理理论,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进行理论研究,阐述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评价内容。接着提出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模型的构建。之后以黔江区舟白镇县坝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整理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探讨。通过本次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土地整理实施后,项目区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由32.58提高到68.25,评价等级由“差”提高到“一般”;社会效益评价分值由31.65提高到80.58,评价等级由“差”提高到“优秀”;生态效益评价分值由36.84提高到82.51,评价等级由“差”提高到“优秀”;对三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分值由47.98提高到75.16,评价等级由“差”提高到“良好”。因此,本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符合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
|
|
|
|
1 |
陈敏,冯忠江,宋振忠;农村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以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为例[J];资源.产业;2005年02期 |
2 |
许晨;刘剑;;浅论土地整理在垦区新型团场建设中的作用[J];石河子科技;2006年04期 |
3 |
李鑫;李爽;;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以黑龙江省绥化市西长发镇兰河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10期 |
4 |
;为了蒲江这片热土——蒲江县土地整理工作纪实[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09期 |
5 |
王如渊;土地整理与耕地总量平衡[J];中国土地;1999年02期 |
6 |
张春生;浅谈土地整理与农场经济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2000年01期 |
7 |
蒋一军,罗明;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整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
8 |
程久苗;现阶段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研究——以当涂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
9 |
高向军;论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管理[J];资源.产业;2002年05期 |
10 |
杨庆媛;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
11 |
李建智;土地整理理论基础与政策取向的探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
12 |
陈路扬,刘为军,杜国平;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
13 |
杨庆媛;小流域土地整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省牟定县飒马场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
14 |
伍黎芝,董利民,张明,王雅鹏;土地整理融资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
15 |
陈波;;把利国惠民的事办好——浅谈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12期 |
16 |
尹霞,王占岐,叶新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地整理规划研究及可持续性评价——以夷陵区鸦鹊岭镇土地整理规划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04年05期 |
17 |
鲍海君,吴次芳,叶艳妹,童菊儿,汪峰;土地整理中田块设计和“3S”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18 |
;“21世纪土地整理理论、方法、政策”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土地;2002年07期 |
19 |
唐正强,钱永康;规范土地整理储备机构财务管理[J];四川财政;2003年08期 |
20 |
;抓好六个环节 把廉政建设贯穿于土地整理工作全过程[J];浙江国土资源;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