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生态角度解读《老人与海》

来骥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当代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且被认为是他文学生涯中最好的一部作品。在生态批评诞生之前,这部小说曾被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解读过。例如,它曾被从硬汉角度解读过,它曾被从艺术特点的角度解读过,它曾被从虚无思想的角度解读过。 生态批评在中国出现于21世纪,它现在正在变为中国批评领域的一股新鲜血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新思考和看待欧?海明威的巨作《老人与海》。 本文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前言”,此处将简要介绍本文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包括3个章节,分别是“简要介绍生态批评”,“简要介绍海明威”和“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分析老人与海”。第3章是本文的重点。接下来是结论部分。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老人与海中隐藏的生态观点,进而唤醒人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文中;张娜;;生态批评视阈下的《老人与海》(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4期
2 陈果;;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王桃花;;《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初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高青;;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及其悖论——生态批评视域中的《老人与海》[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何云燕;石天飞;;《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J];创新;2008年06期
6 孙娟;;《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思想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7 黄慧慧;;新世纪以来《老人与海》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7期
8 王艳凤;;生态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语文学刊;2008年19期
9 陈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10 毕海荣;;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老人与海》[J];作家;2008年10期
11 李国庆,唐伟清;系统功能语法与《老人与海》的语篇教学探析(英文)[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2 吴彬;简论《老人与海》的哲学意味[J];皖西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13 周文斑;冰山以下是什么——论《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蕴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14 赵鑫;浅析《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15 张骁;;论《老人与海》的象征意蕴[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6 王吉祥;海明威在key west的居所——《老人与海》的诞生地[J];上海艺术家;2002年Z2期
17 何昌邑;寻求与等待:《老人与海》与《等待戈多》之比较[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8 李晓;《迷人的海》与《老人与海》比较论析[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9 张峰;试论意识流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20 李玮玮;;《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J];才智;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文娟;;建立电视监管与评测中的“电视生态批评”标准[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5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骥;从生态角度解读《老人与海》[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群;人与自然的和谐[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陈世董;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存逻辑[D];山东大学;2012年
4 刘秀丽;异化与回归:生态视阈下的《春潮》和《老人与海》[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齐莉杰;没有解决的困境: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观[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苓;基于评价理论透析《老人与海》中的自然观[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10 付美娜;论翻译的生态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言子;想起《老人与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万伯翱;又读《老人与海》[N];人民日报;2002年
3 宋惠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N];学习时报;2011年
4 陈乃柱;探访《老人与海》中的老人[N];人民日报;2002年
5 葛栋玉;握紧生命中的每一天[N];中国保险报;2002年
6 杨 政;动画片《老人与海》诞生记[N];光明日报;2000年
7 叶茂根;浪漫主义的作品[N];人民日报;2003年
8 万伯翱;鱼是他的敌人,同时也是他的知心朋友[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