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劳动教育管理与改革研究
【摘要】:普通高中教育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社会文化素养,为高校输送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过多的追求了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很满,没有时间安排劳动课,锻炼课,没有有效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劳动最多也就是做值日和大扫除。正是由于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孩子重学习,轻劳动的态度。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甚至不劳而获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城市高中学生中尤为明显。因此,本文以泸州高中为例,通过分析目前该校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拟探究出一条能够促进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劳动教育管理的改变,管理模式的改变以及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之路,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社会文化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贡献绵薄之力。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及个案研究的方法,对泸州市高级中学校的15个常规教学班600名学生及200名家长进行了劳动教育现状调查。被调查对象为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及家长。调查过程中以劳动教育方面的测试为主,从学生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及劳动观念四个方面做了测试。结果显示:在学生态度方面,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成绩是首要的,劳动对于其全面发展没有关系,常常抱着忽视的态度;在劳动习惯方面,很多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认为劳动是别人的事,不劳而获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学生的劳动意识及观念方面,很多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此外,在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的成绩过分要求,但是对于孩子的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忽略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的认识在思想上认可,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并非如此。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对泸州市高级中学校的劳动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校对学生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其劳动教育方式单一,形式化严重,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劳动空间。20世纪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革命家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不仅对社会的进步有利,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而且,学校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辅助。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劳动教育管理方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