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污名与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050名山东、江苏两地在校之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寻求专业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所知觉到的贬值-歧视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马洛–克罗恩社会期望量表》以及《社交网站自我呈现策略量表》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40份,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心理疾病污名、自尊以及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总体水平略低,心理疾病公众污名总体水平中等;在社交网站中,真实自我呈现略高于积极自我呈现;自尊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2)大学生心理疾病公众污名在性别以及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交网站中积极自我呈现在家庭来源上差异显著,社交网站中真实自我呈现在家庭来源、年级两方面上差异显著。(3)大学生心理疾病自我污名、自尊、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两两相关,心理疾病自我污名能显著预测自尊,自尊、自我污名能显著预测真实自我呈现;心理疾病公众污名、自尊、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积极和真实)两两相关,心理疾病公众污名显著预测自尊,自尊、公众污名显著预测积极自我呈现以及真实自我呈现。(4)自尊在心理疾病污名与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和社交网站中真实自我呈现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自尊在心理疾病公众污名与社交网站中真实自我呈现、积极自我呈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不同自尊组与整体自尊组在心理疾病污名对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预测上有所不同。大学生低自尊组中,心理疾病自我污名能显著预测社交网站中积极自我呈现,心理疾病公众污名以及自我污名均显著预测真实自我呈现;防御型高自尊组中,心理疾病公众污名以及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均显著预测社交网站中真实自我呈现;真诚高自尊组中,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显著预测社交网站中积极自我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