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刺激空间规则对工作记忆的促进机制
【摘要】: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大部分客体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往往存在符合特定规则的抽象空间关系(简称空间规则)。例如,太阳伞通常被放置于沙滩椅上方,而非沙滩椅下方。在大量使用简单刺激的前人研究中,研究者们都发现刺激间的组织规则可以促进视觉工作记忆表现。针对这一促进作用在工作记忆中发生的具体阶段及其机制,研究者们提出“类知觉”假说。这一假说认为,视觉工作记忆具有类似视知觉的特性,在刺激编码阶段和刺激消失后的保持阶段都能够受益于刺激的组织规则,形成整合的表征。在简单刺激的维度内,“类知觉”假说得到了验证。然而,真实刺激的空间规则与简单刺激的组织规则在复杂性,对长时记忆的依赖等方面存在质的差异,从简单刺激的范畴内得到的结论无法直接推广到真实刺激的范畴内。目前为止,只有少量研究对视觉工作记忆中真实刺激的空间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只揭示了空间规则促进工作记忆加工这一现象,并没有考察受空间规则影响的具体工作记忆阶段,因此“类知觉”假说的真伪性在真实刺激的范畴内还无法区分。而要研究空间规则作用的具体工作记忆阶段,需要将不同的工作记忆阶段分离开。顺序呈现范式为这种分离提供了可能性。当刺激以顺序方式呈现时,只有在所有刺激呈现完毕后的工作记忆保持阶段,个体才有可能对离散呈现的刺激表征进行整合。因此,本研究利用顺序呈现范式,考察了个体能否在保持阶段利用空间规则在线整合离散呈现的刺激,进而为验证“类知觉”假说提供可能性。本研究共包含三个实验,均使用变化检测范式,并以真实客体作为刺激材料:实验一利用同时呈现与顺序呈现两种方式考察客体空间规则作用于视觉工作记忆的具体阶段,结果发现同时呈现条件下有空间规则效应,而顺序呈现条件下没有空间规则效应;实验二针对顺序呈现方式,进一步控制记忆负荷,考察顺序呈现时记忆负荷是否影响空间规则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顺序呈现条件下没有空间规则效应,且结果不受记忆负荷的影响;实验三在控制记忆负荷的基础上,增加言语抑制任务和掩蔽刺激考察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后像对空间规则效应的影响,结果仍然表明顺序呈现条件下没有空间规则效应,言语工作记忆和视觉后像没有对结果产生干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真实客体的空间规则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是由于编码特异性。(2)视觉工作记忆中真实客体的空间规则产生作用需满足即时可见的前提。因此,本研究不支持“类知觉”假说。本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在初始编码阶段与视知觉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之后的加工阶段则与视知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