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成都知识精英的风俗观
【摘要】:晚清民初的成都社会经历着社会变动与风俗变迁,这些现象被成都的知识精英所感知并诉诸撰述。本文选取了成都地区的知识精英傅崇矩为研究对象,以其作品中的风俗书写文本及文本背后所体现的风俗观念为研究主线,结合成都竹枝词、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对晚清民初成都地区知识精英的风俗观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发现,以傅崇矩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传统习俗的反思主要侧重于那些对人们的观念意识、精神生活等方面影响较大的风俗习惯。比如在精神习俗方面,傅崇矩等人分析了当时社会流行的宗教信仰,着重探讨了拜鬼神、崇巫术等“迷信”行为的社会危害,力图用科学知识来启迪民智。在社会习俗方面,他们主张保留婚丧习俗中传统仪礼流程,否定了一些传统的婚姻观念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支持婚恋自由。另外,还批判了缠足等社会陋俗,主张从身体和精神上解放女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晚清民初成都知识精英的风俗观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以傅崇矩为代表的知识精英没有单纯的、孤立的探讨风俗问题,而是把社会习俗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研究,以“救亡”为出发点,主要探讨风俗与国家命运、民族精神的关系。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守旧”与“革新”互为前提,“改良”与“启蒙”二元并重。其二,他们改良“风俗”的终极目标,不再指向“资君之政”,转而指向“启民之智”,这一定程度上有异于“观风俗,知得失”的传统风俗观,与现代民俗学的学科旨趣不谋而合。纵观晚清民初成都地区以傅崇矩为代表的知识精英的风俗观,其复杂性显而易见。他们的思想上虽具备了一些近代要素,但对待底层文化的态度也沿袭了部分传统认知,其相关言论蕴含着极深的文化根源和时代要素。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窥探社会激变的时代,旧风俗与新风尚的对比与张力,还能体现当时成都知识精英风俗书写的情感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