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在“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正式确认的。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国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当前,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已经成为国际土地科学的前沿领域。
本次研究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建立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评价系统,包括指标、评价模型、权重及预测模型等的确定,并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次研究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构建了完善的县域小尺度的指标体系,且所选指标的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第二,采用了比较客观容易操作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第三,提出了对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预测评价的观点,并选择了新方法神经网络法对指标值进行预测,建立了预测模型。第四,最终计算时,针对不同层次选择了不同数学方法分别进行计算,有利于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第五,选择了研究县进行了实例研究,有助于验证评价系统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本次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成功的评价系统,弥补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方面不足。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仍需加强对其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实用性。
|
|
|
|
1 |
傅伯杰,陈利顶,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年02期 |
2 |
但承龙,厉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学含义及实现途径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3期 |
3 |
龙花楼;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3期 |
4 |
;全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会议要求 加大土地执法监察 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10期 |
5 |
陶青山;李江风;王建龙;;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6 |
张小虎;付鲲鹏;田庆昌;雷国平;袁磊;;灰关联分析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0期 |
7 |
马兆生,王迎川,傅顺;论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成都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5期 |
8 |
杨波;杨亚军;;土地可持续利用机制研究综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9 |
陶静;;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0 |
周国富;;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贵州沿河县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1 |
潘安兴;张文秀;;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11期 |
12 |
宁婷;张蓬涛;崔海宁;;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09年06期 |
13 |
陈争光;刘小鹏;;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4 |
彭建,王仰麟,刘松,吴健生,李卫锋;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5 |
李霄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个问题[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
16 |
梁海华;胡衡生;;左江壮族文化保护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7 |
刘晓玲;宋戈;;行政区划调整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定量分析与评价——以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撤市设区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08年12期 |
18 |
马传栋;干旱半干旱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J];开发研究;1995年06期 |
19 |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
20 |
李文东,李平;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