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十七年(1950~1966)四川农村的扫盲教育
【摘要】:
在中国,最早的扫盲教育出现于19世纪末,首先由民间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来创办。1908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扫盲教育,试图通过对因贫穷等原因而失学的广大国民进行必要的、以识字为中心的初等文化教育,来解决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文盲问题,从而为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创造条件。民国时期,以扫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成人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无法顺畅、高效地加以推行。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广大人民文化水平,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识字扫盲教育。在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引下,从1950年初开始,全国性的识字扫盲教育蓬勃兴起。
“文革”前十七年(1950~1966)四川农村的扫盲教育,实际上是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识字、扫除文盲运动过程中,在四川农村的具体实践。四川作为偏居祖国西南一隅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当时的四川农村,因为经济落后、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等原因,文盲率极高,农村扫盲显然是当时四川扫盲教育的重点。在当代四川农村扫盲教育的历史进程中,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不够稳定,而且文盲率最高。但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组织和领导,扫盲教育工作开展最具特色,取得的成绩也最为突出。因此,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将研究四川农村的扫盲教育的时间跨度确定为这一时期,即1950~1966年。
本篇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对文革“前十七年(1950-1966)四川农村扫盲教育的深入研究,对这一时期四川农村扫盲教育基本历程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回顾。在明确肯定这一时期四川农村扫盲教育取得的巨大成效的同时,又具体分析和总结了这一时期四川农村在扫盲教育中所积累的经验及其存在的不足。实际上是把扫盲教育这一课题的研究具体化,对于把全国扫盲教育的研究推向深入,以及对未来扫盲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有着相当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
|
|
|
1 |
;好公仆 郭斌[J];兵团建设;2011年Z1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