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
随着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对于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研究,但是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却很少见。开展对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了解他们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和差异,还可以获得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一些启发,以便能改善高二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地区、资阳地区4所中学共540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应付方式问卷为调查工具,探讨了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二学生其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大多数高二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是内控型。
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在内控性因子和有势力他人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控制源比女生显著倾向于在有势力他人和内控性。
高二学生在内控性因子和机遇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理科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比理科学生显著倾向于内控性和机遇。
高二学生在内控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学校差异。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其心理控制源更倾向于内控性。重点学校学生与非重点学校学生相比,其心理控制源更倾向于内控性。
2.高二学生主要采取解决问题、幻想、求助、退避的应付方式。
高二学生的应付方式在求助因子和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地使用合理化方式。
高二学生在求助因子和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多地使用合理化方式。
高二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学校差异。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非重点学校学生比重点学校学生更多地使用求助方式。
3.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与应付方式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内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合理化、幻想、退避呈显著负相关。外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有势力他人因子与求助因子负相关不显著)。
以心理控制源的3个因子,即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作为自变量,应付方式6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控制源,尤其是机遇因子,对应付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越是内部控制的人越多地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越是外控的人越多地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
本研究有利于我们更透彻、更深刻地了解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高二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在教育过程中结合高二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正确地归因,有效地应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
|
|
|
1 |
陈国典;;内地民族中学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
2 |
李淑英;杨淑恩;田贵平;桑文华;;心理控制源与精神科护士焦虑及应付方式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
3 |
徐跃捷,钱建龙,胡巍,耿耀国;少年运动员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4 |
霍金芝,封卫娟,蔡琰,邹艳,徐萍,毛丹,张群,耿晓芳;苏州市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2期 |
5 |
黄楚玉,冯明晖,林舜亮,杨岭生;大陆、港澳地区研究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5年02期 |
6 |
张巧明;郑晓燕;王惠萍;;中学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
7 |
钟慧,李鸣;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社交能力及其与情绪的关系[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1期 |
8 |
谭先明,王玉昕;运动员心理控制源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9 |
曾九江,叶金辉;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对特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0 |
阮昆良;中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
11 |
滕少霞;;心理控制源、组织气候及工作态度在员工管理上的关系探析[J];领导科学;2009年29期 |
12 |
胡巍,钱建龙,耿耀国;体校运动员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5年02期 |
13 |
余善法,张锐;工作心理控制源量表中文译本的信度与效度[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9年05期 |
14 |
秦爱粉,冯正直,曹佳,杨国愉;装甲兵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6期 |
15 |
贾思敏,刘尧,宋书令;心理控制源与不同任务难度对篮球运动员操作技能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6 |
任慧慧;李东旭;;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
17 |
王登峰;;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倾向和责备与辩解倾向[J];应用心理学;1991年01期 |
18 |
郭志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19 |
罗岚;陈尚恒;;大学特困生心理控制源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4期 |
20 |
景玉环;项明强;;心理控制源、成就动机和生活满意感[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