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
枇杷花系蔷薇科植物枇杷Eiobotrya.japonica(Thumb.)Lindl.之花。枇杷叶是一种常用中药,关于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较多,但对于枇杷花的研究甚少,有关成分的抑菌及抗肿瘤生物活性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本文对枇杷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枇杷花采用溶剂系统提取法,分为乙酸乙酯部分、95%乙醇部分、50%乙醇部分和水层四个部分,对这四个部分进行黄酮显色鉴别及含量测定,发现黄酮主要集中于50%乙醇部分,各部分的黄酮类别有所差异,但主要有黄酮类、黄酮醇类及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本实验对枇杷花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结合薄层色谱、半制备色谱进行多次分离纯化与重结晶,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为两种单一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化分析测试手段测定其化学结构,经过波谱分析、理化常数及文献检索,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熊果酸(3)、3β,19α-二羟基-4-醛基-乌索-12-烯-28-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2α-羟基乌索酸与2α-羟基齐墩果酸(7)。其中化合物1、4、5、6、7为首次从枇杷花中分离得到。
在生物活性方面,采用纸片扩散法和MTT法对枇杷花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的片段以及单一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抗肿瘤细胞的生物活性实验。实验表明,乙酸乙酯层分离的片段及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很弱;除化合物6外,对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4、5、7的抑菌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MTT实验中,片段E2-2-1及化合物2、3、7对白血病细胞K562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为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抑制癌细胞K562生长作用最强的化合物3,剂量为20μg/ml时,抑制率达91.96%。根据单一化合物对抗肿瘤K562活性的研究,初步确定该植物抗肿瘤K562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
|
|
|
|
1 |
杨光忠;胡昀;陈玉;;竹叶椒木脂素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
2 |
张金梅;赵伟杰;王世盛;;温莪术化学成分的研究[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
3 |
袁晓艳;肖红斌;杜昱光;;菊芋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4 |
沈莉;戴胜军;刘珂;;知母中的生物碱[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郑晓珂;吕鹏飞;冯卫生;;牛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6 |
李华;李凤岚;马小军;;千斤拔异戊烯基黄酮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
7 |
葛月宾;李孟顺;代黔;;胡颓子叶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8 |
刘蕾;李安良;万喆;李若瑜;屠鹏飞;;鹿蹄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9 |
吕鹏飞;郑晓珂;冯卫生;;牛耳草乙醚及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10 |
胡浩斌;郑旭东;;黄花杜鹃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