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气象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专业服务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建设以及防灾减灾等各项事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的构建还未完成,气象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气象事业技术应用于预报预测的水平有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在各级气象部门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发展,气象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制定气象人才培养规划,抓好气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大气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力度,形成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气象人才梯队。通过提高教育培训能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①因此,从气象行业人才需求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培养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具有气象观测、气象防雷等服务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气象专业的毕业生。如何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气象业务需求的气象中等专业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气象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原有课程设置的不科学和不适应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力图从此问题入手,以四川省信息工程学校气象专业为研究对象的载体,调整气象专业办学目标与思路,改革现有课程设置,以期使四川省信息工程学校气象专业更符合气象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气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改革做出一点有益的探索。
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对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四川省信息工程学校的基本情况,论述了研究的提出及其价值,介绍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阐明了课题的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四川省信息工程学校气象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该校气象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采用“集群式模块”理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气象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置方案;第五部分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