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两译本中詈骂语的英译
【摘要】: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在翻译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被加以确立。翻译研究的一大发展就是译者主体性的提出及相关的探讨。本文以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为例证,试图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研究《红楼梦》中詈骂语的英译。
詈骂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和文化现象。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詈骂语。这些詈骂语含有特殊的文化涵义,与中国社会价值、国民心态、宗教和习俗等密切相关。《红楼梦》的这两个译本为我们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研究詈骂语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论文分析介绍了译者主体性,论证了译者主体性受其语言和文化能力、文化取向及文化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这些因素表现出来;论文简要介绍了红楼梦及其翻译情况,分析了红楼梦中的詈骂语,包括它的定义、分类及文化含义并从两个英文版本中选取一部分案例,对比了两译本在詈骂语的翻译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由于两译本译者在语言和文化认知能力、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及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这些差异同时也是译者主体性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译者主体性在红楼梦詈骂语的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翻译研究不能仅限于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和探讨,而应当将译者这一翻译活动的主体考虑进去,译者的主体性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