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中自助合作模式的研究
【摘要】: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社会系统之中。因此,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学班级管理,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智慧,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合时宜的弊端,体现着较浓的应试教育的色彩,制约了新时期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本主义精神的觉醒,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正深入人心。新课程实施的灵魂,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包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民主化是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终身学习能力,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因此,在中学的教育管理中,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色的学习理念,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班级是实践新课程的基本单元,探究与之相适应的班级育人模式,是实现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学班级管理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发挥班级集体的作用,让学生个体从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在班级这个社会组织中,形成和谐、奋进、高效的团队氛围,有利于培育文明、健康、进取的中学生个体。根据时代的特征和形势的需要,构建基于班级管理目标之上的、以自助与合作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此模式的构建要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以班级的管理目标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自助与合作为重点。在班级管理中,倡导自助合作式的教育模式,可以一方面,通过研究学生个体(或班级系统)的需要和动机,调动其内驱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帮助,实现学生个体(班级系统)的健康发展;另一发面,通过学生个体(班级系统)之间的合作,发挥团队协作的功能,加速发展步伐。本文主要论述实行自助与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重点阐述此模式构建的结构内容、实施的基本保证和操作的基本策略。力图通过对班级管理的目标的决策,学生个体(班级系统)实现目标的自助模式的三个层面和学生个体(班级系统)间合作模式三个层面,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探究,进一步研究探讨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自助与合作模式的具体目标、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促进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谐健康地发展,从而更好的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