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学生主体性培养
【摘要】: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注重对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展的要求,强调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因此,探讨培养学生主体性问题,不仅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经过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取得了一些成就和宝贵的经验,但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性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及落实新课程理念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积极性,等等。为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模式,学校应着力于保证课程时间,突出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和革新评价标准。教师必须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完成角色转变并且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要积极自主学习以增进参与性、懂得合作学习以强化能动性、通过探究学习以激发创造性。这样,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形成合力,就能够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主体性培养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社会的需求,以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