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研究
【摘要】: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之一,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则关乎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幼儿园数量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学前教育发展长期处于缓慢状态,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不佳,教师生存质量堪忧。关注并改善贫困地区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提高当前贫困地区幼儿教师质量的重点,也是为贫困地区建立良好的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在教育均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的指导下,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为研究方法,从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内容、工作压力以及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情况五个方面对C县270名幼儿教师、5名幼儿园园长、3名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立足于C县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剖析其生存状态的问题及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C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幼儿教师工资收入过低,薪酬待遇不合理,福利保障不完善;第二,幼儿教师整体工作环境设施不完善,乡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堪忧;第三,幼儿教师尤其是非在编教师社会地位较低,亲友认同度较低;第四,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不畅,难以得到家长的认同;第五,幼儿教师培训机会少,专业提升空间小;第六,幼儿教师对工作深感疲惫和焦虑,职业忠诚度不高;第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模糊,内心矛盾,安于现状,缺乏行动计划。本文从国家及政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建议:国家及政府需加快落实学前教育立法,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提高幼儿教师质量;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幼儿园良性运行;宣传学前教育正面案例,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幼儿教师的氛围,缓解教师压力,改善学前教育环境;推动同工同酬,缩小幼儿教师待遇差异,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地方教育部门应做到改善C县幼儿教师结构,推动城乡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加强幼儿园开展园际交流,促进幼儿园协同发展;幼儿园应做到加快幼儿园转型升级,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重视教师评价,拓宽幼儿教师发展空间,解决教师困难;幼儿教师应做到调适职业心态,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个人能力,树立维权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