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F县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小学生越来越离不开写作。提升习作能力,不但对理解阅读、理解信息、语言沟通和言语交流表达等综合性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掌握语文日常知识、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和发展人文素养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农村地区学校在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指标上难以与城市相比,但更为影响深远的是教育内容本身的差异和师资水平的差异。所以关注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先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问卷维度分为表达能力、构思能力、积累素材能力、修改能力四个维度。接着以四个维度为问卷结构编制问卷《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问卷调查》,对重庆市F县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最后深度访谈该县5名语文教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结论:以150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为预测样本进行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接着以310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为正式样本进行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分为四个维度,而且四个维度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3-0.76之间,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为0.8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个维度的拟合度较好。(x~2/f=1.71,SRMR=0.05,GFI=0.88,CFI=0.86,IFI=0.86,TLI=0.84)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在表达能力和积累素材能力维度的均值得分较低,需加强训练。而且高年级小学生习作能力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表达意愿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的构思能力显著高于五年级学生,女生的表达能力、构思能力以及积累素材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学生的悄悄话呈现不愿意写下来的情况。访谈结果显示,教师习作教学方法太过模式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习作态度不端正,习作质量差的现象没有用恰当办法去解决。并且学生整体习作的兴趣不高,习作习惯差,态度极其不认真。通过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能力需要在学生的表达能力、构思能力、积累素材能力、修改能力、习作兴趣以及教师的习作教学方法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调查的现象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以期为教师提出有效的习作教学建议和措施,提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