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21世纪的旅游热点,湿地生态旅游因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重要的生态功能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柏林湖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蕴含丰富的森林景观,于2016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首先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内涵与特征及湿地公园的含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湿地生态旅游的规划理论以及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背景和意义,然后对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况进行了阐述,包括公园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经济概况。在生态旅游和湿地公园的理论研究指导下,对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况和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有8大类,24个亚类,59个基本类型。有关柏林湖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方面,本文采用卢云亭先生的“三三六”评价方法,分析了旅游资源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还包括三大效益分析,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和环境效益,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投资条件、景区容量条件、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施工条件和游客客源市场条件。采用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对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利用专家赋分的调查问卷,并以因子的重要性标度进行评定,建立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软件计算权重值及一致性检验,并对评价指标层C层权重进行总排序,再由专家依据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得出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最终得分为81.103,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结论,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依据。通过SWOT分析,柏林湖开展生态旅游在自然、人文资源上、区位和政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却面临着生态脆弱、竞争激烈、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低和知名度不高的劣势。同时周围旅游资源较多,竞争较大,且知名度还不高,未对周边大城市产生吸引力的问题。柏林湖在保证以保护为基础之上对其作出了部分规划。给出了柏林湖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与性质,对其进行了“一轴五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并对柏林湖专项产品、线路进行了规划,按线路法和面积法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了柏林湖的环境容量和游客规模,得出柏林湖的日环境适合容量为1089人次,年环境容量为32.7万人次,日游客适合容量为817人次,而年游客容量为24.5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柏林湖环境保护机制,从而保证柏林湖的水质、生物多样性不受破坏,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能达到国标要求的相应等级,固体废弃物不对公园产生影响,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