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依然存在,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十七大又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谁来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基层、最直接的力量就是村级干部队伍,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较为滞后、“三农”问题解决难度大的地方是贫困地区,而恰恰这里的农村干部队伍又是最薄弱的。因此,笔者认为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尤为紧迫、至关重要,将研究的问题定位于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
本文以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采取社会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和归纳法着重分析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一是提出问题并指出研究意义:源于当前贫困地区城乡差别较大,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村干部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认为应加强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研究意义在于:1.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首先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2.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必须着力加强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建设和谐社会的水平和能力。3.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要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尤为关键。二是分析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地理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薄弱,观念陈旧落后,社会事业滞后,人才队伍欠缺。三是对国内外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作了综述。四是说明了论文基本结构、创新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指出了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一是村干部队伍老化,后备干部欠缺;二是村干部素质较低;三是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不适用;四是村干部学习培训实效性差;五是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六是村干部选拔存在困境;七是考评和激励约束不到位。
第三部分:说明了加强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激发理论;强化理论;人性假设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
第四部分:提出了加强贫困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一是提高待遇;二是加强培训;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四是改进村干部选拔使用工作;五是完善考核,逗硬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