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研究:创新传导与绩效产出

蒋天旭  
【摘要】: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每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发生无不是以科学技术的突破作为驱动力,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成长及利润增长的源泉,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范围内的自由竞争市场逐渐成型,为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实施创造了基础条件。作为开放式创新重要形式之一的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和提高自身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是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当数量的企业在积极开展内部研发活动的同时也选择开放吸纳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补充,使得跨国并购成为公司实现技术赶超及业绩增长的重要战略抉择。本文在对企业并购史料文献的分析基础上,首先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并购和跨国并购的研究现状,从跨国并购对“溢出的捕获”、跨国并购与开放式创新的关联两个方面论述跨国并购践行开放式创新理念的过程。第二,从跨国并购与企业创新能力存在着交互影响出发,理清了企业创新能力在跨国并购不同阶段的传导过程及跨国并购绩效产出的实现机理,突出吸收整合能力在技术协同效应激发过程中的调节交互作用,揭示了创新绩效在并购公司长期财务绩效产生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第三,构建了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理论模型,呈现了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的各个环节。第四,提出了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的评估框架,论述了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的特征。本文对我国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成功完成跨国并购实现绩效增长提供了分析路径。本文的实证研究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企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选取沪深两市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划分为对“一带一路”沿线并购和对西方发达国家并购两种类型。首先,从总体上分析技术基础创新能力是否显著增加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其次,分别检验技术基础创新能力是否显著增加企业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并购的可能性。只有确保中国制造企业是基于创新动因做出并购决策,才能保证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研究的有效性。第二部分,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与吸收整合能力的调节交互效应分析。首先,从总体上分析跨国并购对于并购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其次,分析并购公司获取目标公司的知识基础规模、并购公司自身已拥有的研发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并购公司的吸收整合能力在跨国并购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不仅将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作为调节变量纳入研究模型,而且进一步对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进行检验,论证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的交互作用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强于任何一方的单独作用。第三部分,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将跨国并购对并购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区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首先,分析跨国并购对并购公司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是否会产生显著影响。其次,验证跨国并购对于财务绩效的间接影响是否经由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而得以完成。最后,由于跨国并购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吸收整合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将验证创新绩效是否也是跨国并购和吸收整合能力对长期财务绩效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如下:研究一表明,中国制造企业拥有的技术基础创新能力会显著增加其开展跨国并购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技术基础创新能力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企业对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并购的可能性,而不会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并购的可能性。此外,本文证实中国制造企业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购要遵循商业周期的特性,而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并购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并不密切。研究二表明,跨国并购对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会经历从影响显著到不显著再到显著的一个演化过程;并购公司获取目标公司知识库的绝对规模、并购公司已经拥有的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它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着波动。同时,并购公司的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均对跨国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之间还具有交互效应,其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强于任何一方的单独作用。此外,本研究也证实跨国并购面临的文化差异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三表明,跨国并购对于并购公司的短期财务绩效影响不显著,但跨国并购会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同时,创新绩效对跨国并购与长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但创新绩效并非是企业跨国并购和吸收整合能力对长期财务绩效产生影响的中介变量。此外,本研究证实东道国的营商环境和过往参与并购交易的经验积累会对中国制造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本文具有如下研究创新点:(1)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构建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理论模型和评估框架,补充了现有跨国并购理论。深入探讨跨国并购与企业创新能力的交互影响,理清了创新能力在跨国并购不同阶段的传导与绩效产出的实现机理。构建了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理论模型,系统全面地解释了创新能力驱动跨国并购发生、吸收整合能力在技术协同效应激发过程中的调节交互作用,揭示了创新绩效在并购公司长期财务绩效产生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此外,进一步提出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评估框架,阐明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紧密连接、协同互动的特征。(2)提出并验证企业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对跨国并购决策的影响。根据目标公司位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对研究样本进行划分,并得出对比分析结果。研究证实,技术基础创新能力会显著增加中国制造企业对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并购的可能性,但不会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并购的可能性。此外,本文证实中国制造企业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购决策要遵循商业周期的特性。研究结论极具创新性,“一带一路”沿线并购更多带有政策色彩和资源导向,的确不会受到企业创新能力的显著影响,这个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极具指导作用。(3)考虑吸收整合能力在跨国并购技术协同效应产生过程中的调节交互作用,探讨了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以吸收整合能力作为打开跨国并购创新绩效黑箱的钥匙,揭示了吸收整合能力对跨国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之间还具有交互效应。刻画了跨国并购开展、获取知识库的绝对规模、并购公司已经拥有的研发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波动规律。此外,本文证实跨国并购面临的文化差异对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文化论的维度解释了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4)对跨国并购财务绩效的产生机理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将跨国并购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区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依次证实跨国并购对长期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短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本文认为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不能完全割裂看待,探讨了跨国并购对于财务绩效的间接影响是经由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得以完成。此外,本文证实东道国的营商环境和过往的并购交易经验对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对于从公司经营的角度解开“跨国并购绩效之谜”做出了理论贡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曹礼创;;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15期
2 谢洪明;邵乐乐;李哲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模式——基于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05期
3 李晓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风险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邹丽;;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动因分析[J];时代金融;2013年35期
5 焦绘君;焦敬芬;;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10期
6 纪同辉;;企业跨国并购动因、风险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年08期
7 梁圆皓;;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8年07期
8 刘义鹃;罗方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深层次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9 孙华鹏;苏敬勤;崔淼;;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四轮驱动模型[J];科研管理;2014年10期
10 齐玉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3年08期
11 刘涵;;我国建筑企业跨国并购整合路径及战略研究[J];城市住宅;2020年02期
12 温灵芝;;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动因及对策[J];市场研究;2017年06期
13 施丹锋;邓罗飞;何涛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存在问题与对策[J];市场论坛;2010年02期
14 刘晓燕;王哲;;基于双重视角的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5年25期
15 高伟刚;徐永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决定因素研究[J];中国物价;2010年11期
16 王江;刘岩;;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国内外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年13期
17 向平;孔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式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现状分析与风险管理[J];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18 黄琬乔;杨超;;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绩效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年16期
19 陈李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建议[J];经贸实践;201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恩海;王文松;;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模式研究——基于M企业境外并购案例分析[A];2013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4年
2 谢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A];“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3 武常岐;谢宁铃;;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4 裴祖惠;彭红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对策[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赵鹏;孙亚范;;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第十四届(2019)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9年
6 王铁栋;徐娴;;价值链全球布局的战略考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新视角[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7 贾凯慧;;“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分析——工商银行并购国际银行的案例研究[A];第十二届(2017)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7年
8 张雪荣;肖颖;周运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胡明晨;吴国蔚;;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分析及建议[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魏磊;;全球跨国并购形势分析及中国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11 许晶晶;杨汉明;;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和防范——以联想、TCL等收购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2 肖慧;;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C];2021年
13 刘玉君;;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A];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4 赵丽琴;;浅谈如何使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2021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21年
15 任学舟;;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A];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16 丁五;;浅谈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7 赵树清;王瑞;;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普通高中创客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A];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18 杨旭;;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2019年
19 李焕强;焦震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0 李建超;申宝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天旭;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有效性路径研究:创新传导与绩效产出[D];西南财经大学;2021年
2 贾镜渝;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张党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闵剑;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动态监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6 徐晓慧;市场负向需求冲击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机理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6年
7 聂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邱毅;企业跨国并购整合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华鹏;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异质性特征生成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罗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1 里光年;发展中大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2 杨兴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3 赵麟;矿业企业跨国并购风险评估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4 张翔;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5 邓沛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6 黄义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7 许南;金融业跨国并购动因、效率与运营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8 满慧;我国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9 张旭;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0 王立岩;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强;后危机时代中国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袁淑清;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协同效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朱婧;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20年
4 邹建卫;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胡钟月;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6 袁昭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7 胡师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
8 贺亚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特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9 张杨杨;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与风险防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侯翔宇;旅游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1 高伟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决定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12 徐堂杰;D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20年
13 李佳;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4 陈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5 王安琪;文化差异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20年
16 孙晨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技术创新的影响[D];吉林大学;2021年
17 陈杨琦;中国交通运输业企业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21年
18 杨静;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支因及绩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
19 李娜;医药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
20 冯桂兰;企业跨国并购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杨舒;人才短板制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N];国际商报;2010年
2 记者 刘雅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达四成[N];中国化工报;2012年
3 郑晓波;我国将助推大型企业跨国并购[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小兵吴芳兰;专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机遇来临[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历程[N];国际商报;2008年
6 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盐城市中心支局 张大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防控刍议[N];上海金融报;2015年
7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战略沟通[N];解放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伟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仍属“婴儿学步”[N];中国贸易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朝霞;风险防范 企业跨国并购必修课[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前海 专家 刘春宏 陈华;如何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1 记者 吴天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唱亚洲主角[N];国际金融报;2005年
12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同时是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研究所主任 Wenran Jiang 本报编译 于景浩;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改变方式[N];世界报;2007年
13 本报记者 张晓滨;企业跨国并购行为还应注重深层整合[N];通信信息报;2005年
14 记者 李春辉 韩晓霞;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须研究5个问题[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5 本报记者 华观发;瑞银证券新战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力推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6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生水起[N];海南日报;2005年
17 何建昆 吴敬全 实习生 王刚;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漂亮一战[N];科技日报;2004年
18 本报记者 郭蕾;2005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彰显实力[N];证券时报;2005年
19 深圳特区报记者 谭德波;企业跨国并购关键要买价低[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0 本报记者 傅莲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难躲暗礁[N];国际商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