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
目前,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引致着流通领域的一场变革,并
以其巨大的牵引力影响着产业结构、企业经营、宏观调控、政府行为
等一系列深刻变革。电子商务因其与“新经济”现象,与知识经济、
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倍受国际组织、各国
政府和企业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作了大量
高水平、有价值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见
到信息社会的到来,论证了电子商务正在出现并迅速发展。之后,美
国学者瑞维·卡拉克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加拿大学者Jenkins和
Lancashire阐述了电子商务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以及技术、经济方面
的细节。中国学者郑友敬、王可、李琪、向欣等也对电子商务进行了
专门研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电子商务既是当代技术、经济
和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机结合的产物,又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
的动态过程,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在探索中。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
角度去界定和分析电子商务,研究电子商务的经济理论基础和经济运
行环境,阐释电子商务对流通变革、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政府行为
的影响,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两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是理论
基础部分。阐释了电子商务的相关范畴、理论基础和技术架构;第二
部分,包括第三至第七章,是实证分析部分。主要研究电子商务在各
经济领域的影响,探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章,“电子商务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发展”。在概括分析有关国
际组织、政府机构、企业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表述基础上,提出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应当体现科技“长入”经济的动态过程
和生产力与生存关系的矛盾统一运动,进而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其作出
界定,概括出电子商务的经济特征、网络层次和运作模式。认为,从
历史和现实考察,电子商务实质上是现代科技不断地、深深地“长入”
经济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体现着当代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
矛盾统一运动。因此,在对电子商务进行界定时,只注意它的技术手
段,或者把技术手段与商务活动只局限于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或者将一切与电子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相关但又具有独立涵义的业
务活动与管理活动都纳入电子商务范畴是有偏颇的。认为,电子商务
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互联技术为基础,以交易各方为主体,
在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政府与企业间发生的,包括在线
式交易在内的多种新型两务活动。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理论基础、技术架构和运行环境”。阐明电
子商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理论、信息经济
与网络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技术架构
亦即技术支撑、技术平台,包括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网络与通讯
技术、电子元件开发技术、电子签字、电子支付技术与网络信息安全
技术等。论文将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活动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较,
指出,电子商务具有交易费用低,中间环节少:交易效率高,有利于
忧化资源配置;使商品、服务市场透明化、虚拟化;市场更加开放,
促进经济一体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以不同层次的网络为载体,并通过
各种运作模式具体体现出来。在各种运作模式中,BTOC、GTO固
然十分重要,但在发展中国家,BTOB作为电子两务的起点和主要形
式,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十五”纲要也强调了这一点。
第三章,“电子商务与流通变革”。阐明流通业发展与电子商务的
内在联系,指出电子商务是流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进而具体分析
了流通业电于商务的基本构造和各种流通形态的电子商务应用。认
为,电子商务是流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
构与经营模式、政府行为、宏观管理等都有着重要影响。看不到电子
商务对流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是不对的,将这种变革无限夸大,认为
电于商务可以取代物质两品流通或者完全排挤掉传统商贸活动也是
不切实际的。看不到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政府行为的巨大影响
固然不对,但把电子商务这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具体
实现形式等同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本身,从而不适当地
2
+·
”。g 夸大电子商务对流通之外的其他经济领域的影响也不恰当。
1.g 第四章,“电子商务与产业提升”。阐明电子商务引致产业结构发
”g 生巨大变化,催化着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社会生
Z 产方式由迂回生产向直接生产转变;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柔性
Z 生产转变;企业组织由层级关系向网络结构转变;产业布局从传统区
g 位因子的强约束到知识、网络等新条件强拉动的转变。认为,电于商
g 务的发展将加速产业结构软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提升;将催生新
兴产业的形成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也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