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罗巧根  
【摘要】: 本文主要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与此同时,我国股份制也有了很快的发展。股份制经济形式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筹措资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本文的分析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有关股份制及产权制度的论述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目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有两大亮点,一是提出股份制应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二是提出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股权结构则是产权与股份制这两点的较好结合。沿着这一思路研究企业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从国际来看,片面地强调股权分散,或者片面地强调股权集中,可能都不一定走得很远,在实践中股权的适度集中(或适度分散)也表现为一个很强的趋势,本文将对此做进一步研究。 从国内来看,已有一些著述从产权制度和股份制的角度两条思路来研究企业问题,对两者结合点即股权结构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基础性研究。 二、有关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从股权结构的角度探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所以在本文中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中某些合理分析。具体说来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分析方法。本文总体说来偏重于理论分析,但也兼顾到实践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 WP=4 题,而且也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分析更有意义。 2、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问题时,历史的借鉴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本文的分析中始终注意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对问题的历史回顾及借鉴。 3、普遍联系的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分析中,把股权结构与产权基础联系起来的同时,还把股权结构与企业竞争力、企业绩效及企业家问题联系起来,使对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 4、本文也借鉴了西方经济学中建立模型假设的分析方法及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这样使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同时也从一定意义上与国际接轨。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总体结构安排 第一章 股权的涵义与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股权概念及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接下来论述产权与物权在订立企业合约前提的再思考;然后着重论述股权结构的产权基础及产权、股权结构与企业家行为,最后从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的产权与股权结构。 第二章 股权结构与企业控制权安排。本章着重谈了企业控制权涵义的再解释、股权结构与控股权:从控股到控制、控制权安排的双重效应、控制权配置的市场障碍等。 第三章 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及实证分析。本章首先从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市场、代理权竞争等方面分析了股结构对企业治理的影响;然后分析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理论逻辑联系;最后从内部人股东及大股东等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第四章 企业家与最优股权结构。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企业家的形成过程,重点是从理论上提出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形成逻辑;然后探讨了企业家作为中心签约人的最优股权融资结构;最后分析了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股权结构。 第五章 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本章的主要内容分为来自 WP=5 俄罗斯的案例分析、对中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及日、美、德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析与启示等三个部分。 第六章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后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在这一部分里,首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评价;接下来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分析其现实与特点,对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体意义上的探讨,并归纳出思路与对策;最后提出了警惕与展望。 四、关于本文的创新点 论文的分析包含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观点。在以前的主流观点曾提出了“抓大放小”、“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里退出”等观点,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在有些方面值得商榷。在本文中对股权结构最优安排的分析从企业治理结构延伸至企业竞争力(或企业绩效),事实上就已经证明了不管是国有或非国有,都有一个最优的股权结构与其企业竞争力相对应;也就是说,企业的优劣真正体现在与企业竞争力相关的因素(比如股权结构)上,而不是其他。进一步来看,事实的标准并不是规模的大与小,也不是领域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等,而恰恰是(也只能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标准。 股权结构的优化在笔者看来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企业家行为,这与一般企业理论认为股权结构是市场形成有联系,但也有区别。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在企业家背景下的最优股权结构,即企业家的最优融资与一定条件下的最优股权结构。 具体说来,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提出股权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并不一定在于股权是否集中、企业规模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曾凡红;;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08期
2 王萍;赵静雅;;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困境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2期
3 谢瑞;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J];天津纺织科技;2002年03期
4 丁燕;;试论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4期
5 谢丽威;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防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6 李兆英;;浅析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持股问题[J];市政技术;2007年03期
7 郭连海;;论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防范[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8 余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6期
9 何华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魏秀珍;;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与防范[J];技术与市场;2007年07期
11 李波霞;李辉;;国企改革并非必须走向公司制[J];河北企业;2008年10期
12 褚博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4期
13 黄速建;;“十二五”: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J];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12期
14 谢丽威;;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其风险防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年11期
15 苏广鹰;;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改革[J];成才之路;2007年09期
16 石占星;;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模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4期
17 乔学华,李健;国内公司治理问题综述[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10期
18 陈越;;改善融资结构 提高治理效率[J];理论界;2005年10期
19 曹郑玉;叶金福;柴华奇;;“全新型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年20期
20 崔钊;中国证券市场:新旧体制的对峙点[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放生;;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趋势[A];2005'北京年会文集[C];2005年
2 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袁恩桢;;重论国有企业改革思路[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4 刘淑琴;王运立;;调整思路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5 周叔莲;;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点滴回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金碚;;国有企业的发展与中国工业化进程[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于强;;关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三个问题[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冷兆松;;国有企业改革根本标准的探索历程和科学内涵[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速建;黄群慧;王钦;肖红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10 赵大地;赵越;梅洪常;;国有企业多个大股东股权控制结构研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巧根;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陈艳;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3 魏举峰;企业国有股权稀释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4 栾天虹;投资者法律保护: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金鑫;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奎;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D];复旦大学;2004年
7 胡洁;股份公司股权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赵莹;中国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王强;中国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周国林;公司内部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丹;机构投资者、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得力;水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3 王锐;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彭羽;公司治理有效运行条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李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陈岚;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7 郭妍;辽宁省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与股权制衡[D];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
8 贾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军锐;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程效;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龙飞;革新除弊 国企迸发新活力[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2 记者 吴玉山;我市今年将基本完成国企改革[N];平顶山日报;2006年
3 “如何在探索我省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调研课题组林加奇 王海 胡剑飞 段虚谷 刘杰;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N];江西日报;2008年
4 郑仙桃;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N];光华时报;2007年
5 焦明忠;巩固改革成果彰显发展活力 把国有企业改革推向新阶段[N];黑龙江日报;2007年
6 张德翔;10央企创全国国企利润55% 烟草增幅低于煤炭石油等行业[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7 高路易 高伟彦 张春霖;国企红利应该支付给谁[N];首都建设报;2006年
8 记者 张春喜;市政府召开开原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进现场办公会[N];铁岭日报;2006年
9 彭开科通讯员 彭辉;浴火重生[N];团结报;2007年
10 记者 丛丽娜 温凯;区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N];西藏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