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失相抵制度
【摘要】:过失相抵是侵权损害赔偿领域中有关责任分担的一项重要制度。它适用的前提是受害人须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存在过错;此种情形下,依据何种标准来相应减免赔偿义务人的责任份额就是该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合理分担损失,达到既能充分救济受害人,又可公平保护侵权人的效果便是该制度的宗旨之所在。
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对过失相抵制度进行系统地介绍与分析,基本思路如下: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从过失相抵制度的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该制度的内涵及法律特征,从而对该制度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识。其次,本文还将该制度与混合过错、损益相抵以及减损规则等相近制度予以了比较分析,进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了该制度的外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民法的平等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因果关系理论等角度对过失相抵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二部分是对过失相抵制度的渊源考察。该部分通过运用比较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过失相抵制度在中西方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立法例都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得出一些可供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为本文第五部分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素材。
第三部分是过失相抵制度的要件分析。该部分不仅对过失相抵制度的三个构成要件(依次为过错、不当行为、因果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而且还在参照现有侵权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过失相抵制度的特殊性分别就上述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位。最后该部分还从多角度论证了过失相抵能力不应作为该制度的构成要件之一。
第四部分是对过失相抵制度的适用分析。该部分首先对过失相抵制度的适用主体、适用的归责原则等作了初步界定;接着又介绍了过失相抵制度在实践中的一些适用方法、适用效力以及适用的阻却事由。其中重点就监护人与有过失是否可视为受害人过错以适用过失相抵及过失相抵在具体适用时应采取何种判断标准等作了探索性思考。
第五部分是我国现行过失相抵制度的不足与改善。该部分既为本文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与升华。通过对我国现行过失相抵制度在立法以及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的总结和归纳,本文从立法模式、具体规定、构成要件、适用主体、适用方法以及适用的阻却事由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现行过失相抵制度的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现在及将来的审判实践及理论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