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过失相抵制度

张静  
【摘要】:过失相抵是侵权损害赔偿领域中有关责任分担的一项重要制度。它适用的前提是受害人须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存在过错;此种情形下,依据何种标准来相应减免赔偿义务人的责任份额就是该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合理分担损失,达到既能充分救济受害人,又可公平保护侵权人的效果便是该制度的宗旨之所在。 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来对过失相抵制度进行系统地介绍与分析,基本思路如下: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从过失相抵制度的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该制度的内涵及法律特征,从而对该制度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认识。其次,本文还将该制度与混合过错、损益相抵以及减损规则等相近制度予以了比较分析,进而更为准确地把握了该制度的外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民法的平等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因果关系理论等角度对过失相抵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二部分是对过失相抵制度的渊源考察。该部分通过运用比较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过失相抵制度在中西方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立法例都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得出一些可供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为本文第五部分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素材。 第三部分是过失相抵制度的要件分析。该部分不仅对过失相抵制度的三个构成要件(依次为过错、不当行为、因果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而且还在参照现有侵权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过失相抵制度的特殊性分别就上述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位。最后该部分还从多角度论证了过失相抵能力不应作为该制度的构成要件之一。 第四部分是对过失相抵制度的适用分析。该部分首先对过失相抵制度的适用主体、适用的归责原则等作了初步界定;接着又介绍了过失相抵制度在实践中的一些适用方法、适用效力以及适用的阻却事由。其中重点就监护人与有过失是否可视为受害人过错以适用过失相抵及过失相抵在具体适用时应采取何种判断标准等作了探索性思考。 第五部分是我国现行过失相抵制度的不足与改善。该部分既为本文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与升华。通过对我国现行过失相抵制度在立法以及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的总结和归纳,本文从立法模式、具体规定、构成要件、适用主体、适用方法以及适用的阻却事由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现行过失相抵制度的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现在及将来的审判实践及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泰瑞·埃茨恩;赵可;;在监护争论中孩子独立的法定代理权[J];国外法学;1987年05期
2 金友成;我为什么中途退庭?[J];法学;1989年06期
3 ;离婚的一方死后,能否用遗嘱取消另一方对子女的监护权[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1994年06期
4 储春平;学校在未成年学生损害赔偿诉论中的法律责任[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6期
5 李炳成;张某不应成为监护人[J];中国律师;1997年04期
6 士文 ,诚宇 ,海柱;他为何不能上学?[J];政府法制;1997年05期
7 ;未成年人欠下的赌债是否要监护人还[J];农家之友;1997年03期
8 小何;小孩玩火肇事监护人赔偿损失[J];消防月刊;1998年04期
9 张晓光,高宏伟;浅谈对我国监护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林蔚文;立足未成年人利益完善监护制度[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1999年06期
11 ;儿童谎报火警 监护人受到处罚[J];消防月刊;2000年09期
12 蔡祥;;久违的父爱[J];法学天地;2000年12期
13 李挚萍;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伤害的法律责任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年04期
14 叶姗;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法律责任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年05期
15 刘娟;我国民法中有关监护机构的规定及其完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6 丁文珍;幼儿园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7 谢斌,潘忠德;关于出入院程序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2002年04期
18 董自田;;预防犯罪 责无旁贷[J];少年天地(小学);2002年04期
19 贾国凯,罗拥军;浅析未成年人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0 刘景忠;这起人身损害校方是否有责任[J];检察实践;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远芳;;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2 张淑明;;浅谈监护人的态度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肇事的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赵春丽;;设立德育监护人,实施全员管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5 丁晓英;;让“隐患”远离留守儿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倪丽;;关心留守儿童 习惯改变人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黄艳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秦蓉;;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陈妙东;孔正茂;孔卓平;;浅谈学校应怎么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谭远芳;;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成年监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颖;论侵权法上的比较过错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杨柏勇;医疗过错问题的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张莉;论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其保护[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石连海;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侵权赔偿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沈敏;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干预模式系统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刘海安;过错对侵权法上无过错责任赔偿范围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闫莉;宗教信仰:自由与限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发产;论监护人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黄海燕;我国监护制度的缺陷及立法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娟;监护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4 王世燕;未成年人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钱震杰;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鲁军;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杨春明;基于契约的监护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运建;未成年人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阎富强;论我国监护制度的完善[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瑞春;我国监护制度重新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煜 孟耀军;战士小王受伤该由谁来赔偿[N];检察日报;2006年
2 邵卫刚;离婚案件精神病人监护人的确定[N];江苏法制报;2005年
3 石泉;未成年人盗窃 监护人承担责任[N];人民代表报;2004年
4 王洪信 舒长友;如何确定精神病人的监护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 徐娟娟 律师;共同危险行为致伤 监护人负连带责任[N];西安日报;2002年
6 卢律师;谁应该承担监护责任[N];福建科技报;2006年
7 刘建;吸毒人员子女亟需“保护伞”[N];法制日报;2007年
8 陈成智;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要执行监护人接送制度[N];海南日报;2006年
9 记者  吴轶群 通讯员  邵志强 李圆圆;讯问未成年嫌犯监护人也要到场[N];嘉兴日报;2007年
10 宁志 周守志;狗患冲击城市文明[N];丹东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