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协定》“合法目标”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合法目标”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以下简称《TBT协定》)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也是WTO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裁决相关争议的重要依据。WTO争端解决机构从最初对“合法目标”的回避到《TBT协定》第一案,再到技术贸易争端频发的今天,“合法目标”审查在争端解决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BT协定》对“合法目标”的规定和用词表述,表明“合法目标”的疆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认可了“合法目标”的开放性,并在具体案例中证实了某些未指明“合法目标”,却没有论证出“合法目标”的界定标准。在未来的案件中,“合法目标”仍将是案件的争议焦点部分,
本文通过对“合法目标”法律适用关系与规制对象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价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合法目标”诸多相关因素和分析路径,并为我国提出了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研究“合法目标”法律适用关系与规制对象,从WTO法律体系内部逻辑出发,厘清各协定与《TBT协定》的关系,理顺“合法目标”的法律依据。合法目标”规制对象,是对“合法目标”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基于强制性标准与技术法规并无实质区别,“合法目标”规制对象包括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
第二部分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度剖析各指明“合法目标”的深层含义,确定各指明“合法目标”范围。其次,从《TBT协定》的序言和条款规定引证出未指明“合法目标”,未指明“合法目标”,包括指明保证进口产品质量目标和技术协调目标,并结合“合法目标”法律适用关系以及非WTO法的事实依据作用分析,拓宽了“合法目标”的范围。
第三部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美国丁香香烟案、第二次美国金枪鱼案、美国原产国标签案的专家组报告和上诉机构报告以及欧盟海豹制品案专家组报告进行研究。分析争端解决机构在实例中考虑的核心因素,为准确把握“合法目标”判断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我国国内措施现状及应对策略。
|
|
|
|
1 |
彭莉;朱军;董涵;;我国TBT领域的主要技术法规[J];中国标准导报;2013年01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