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摘要】: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一个理论热点,也是越来越受政府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无数的经济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金融在经济系统中作用的日益提高,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以约翰·格里、爱得华·肖、戈德史密斯、麦金农为代表的大批经济学家对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在大多数的研究中,大家普遍把研究对象定位于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或地区),很少研究一个完整系统的一部分。
重庆作为一个对外开放时间不长、金融市场发展不尽完善的内陆城市,在近年来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在1997年成立直辖市后,中央政府在各方面对其进行了扶持,使其在直辖十余年的时间内,无论经济、金融,还是社会、民生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作为新兴的直辖市,在国家的重视和市场开放的利好环境下,重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而在当下金融发展在经济中占据越来越主要地位的形势下,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互相作用的机制,必然能为重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进而进一步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确定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后,本文先是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弄清了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再结合做经济体中一个地区的小范围研究这一目的,分析了达到研究目的的途径,由此基本确定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并在文章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付诸实践。而第二章则是先简要介绍了关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从早期的到现在的最新观点,并对金融领域的相关概念也做了简单的阐述,这样为后两章的论述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文的研究期间选择为1980年至1996年。在这段期间,重庆市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直辖两件大事,均对重庆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不同的是,改革开放是全国开放,而且更大的受益者是东部沿海地区;而直辖是重庆本地的大事,相比而言比改革开放对重庆地区的经济推动起了更深厚的作用。本文考虑到这个客观事实,特意将样本区间分割为两个区间——1980-1996年和1997-2006年。实证研究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二是最小二乘法回归与统计检验。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为了保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首先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发现所有序列都是Ⅰ(1)过程,因此接下来对其进行了EG两步法的协整分析,确定了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才对原变量分2个样本期间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后即进行了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仍然是分阶段进行。随后通过对各阶段回归结果的统计检验,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地区的金融业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金融机构和工具呈现出多元化,但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全国水平,货币化程度滞后现象明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在1997年以前重庆地区二者因果关系很不显著,更多的是经济增长刺激金融业的发展,并带动着当时并不发达的金融业向前发展,显示出还未跨越“门槛效应”的现象;而到了1997年以后,金融业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其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开始显著,“门槛效应”开始消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一种互相扶持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抑制因素主要来源于重庆地区金融业尚未形成规模,没有达到规模效应,因此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应以扩大重庆地区金融规模为主,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金融的投入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