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改视域下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和输送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的快速发展进程,我国高职教育从1999年开始迎来了20年大发展,如今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这20年期间,国家、地方与社会投入了巨额的经费,我国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实验实训、师资数量和办学规模等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缺乏等突出问题。因此国家教育部在五年前开始推动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旨在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方式构建和完善网络化、全覆盖、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提升中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截至2019年6月,四川共有全日制专科学校74所。笔者多次走访了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四川省诊改专家委员会,参加观摩了四川省首批诊改复核4所院校的相关工作过程,收集分析了四川开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一手资料,查阅领会了国家与四川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学习研究了国内国际相关研究成果与论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尚处于探索推进阶段,存在院校缺乏主动性、体系尚未实现横纵贯穿、质量文化缺失、“目标链”和“标准链”设置不合理、信息平台滞后和诊改结果缺乏有效运用等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面向四川高职院校提出了在诊改视域下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时要明确学校主体地位、加强全员的理论学习、科学搭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塑造现代质量文化、精准打造“两链”、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约束问责等几条针对性建议,同时还向省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举办方提出了更加重视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引导,更加重视诊改结果的有效运用,鼓励社会第三方组织(包括行业企业)进行诊改监督等几条政策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