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空间多排锚拉桩支护设计

孙岩松  
【摘要】: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即在普通抗滑桩的桩顶上或桩身一定位置设置预应力锚索,借助锚索所提供的锚固力和抗滑桩所提供的阻滑力并由两者组成的桩一锚支挡体系共同阻挡滑坡的下滑。因为桩顶增加锚索拉力约束,从而改善了悬臂桩的受力状态,可减小截面尺寸及桩置于稳定地层中的锚固长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首先从边坡稳定性分析入手,分析了不同滑动面形式下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针对抗滑桩桩——土联合作用的特点,参考文献,提出了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对土拱效应的影响,以及桩间距和土拱效应的关系公式,可以在设计中参考使用;应用对土拱所做的分析结论,根据双排桩的受力变形特点,指出多排抗滑桩设计时应该考虑推力的分配,结合对土拱的分析,推导了土拱对抗滑桩前后排推力传递的影响:接下来论文就岩土体与锚拉桩的相互作用作了研究,并在大量查阅现有文献,总结了桩后推力分布形式:文章接着具体研究了考虑桩锚协调变形情况下单排锚拉桩的计算方法,总结了计算模型。最后文章选用了贵州某高速公路上一大型边坡作为工程实例,应用FLAC对其进行模拟,得出了多排桩支护时的受力特点,验证了前文中理论探索的合理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晶;王荣鲁;贺可强;刘建伟;李新志;;堆积层滑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魏业清;张林洪;;土拱效应的桩板墙挡板设计[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S2期
3 魏业清;张林洪;;考虑土拱效应的桩板墙挡板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21期
4 王振勉;易武;孟召平;苏欢;;FLAC3D在滑坡数值分析及监测预警设计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5 康乐;文谦;陈辉;;三维数值模拟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陈新泽;唐辉明;杨有成;胡斌;倪俊;;基于FLAC~(3D)强度折减法滑坡三维稳定性研究——以三峡库区白果树古滑坡群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2期
7 周亮;王刚;吕涛;;极限平衡法与FLAC3D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8 姚成志;李亮;杨小礼;;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讨论[J];路基工程;2006年06期
9 董慧勇;;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的防治[J];今日科苑;2010年12期
10 华昊;;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的防治[J];河南科技;2010年18期
11 李培植;于静涛;肖利明;;耦合式抗滑桩桩间距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2期
12 王卓娟;李孝平;;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7年01期
13 李培植;于静涛;肖利明;;耦合式抗滑桩桩间距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3期
14 尚羽;吴辉;;水位快速变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J];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15 张蕾;;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6 赵娜;张琪;左永振;;天台乡滑坡降雨启滑机制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11期
17 李长冬;唐辉明;胡新丽;胡斌;;基于土拱效应的改进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5期
18 高文龙;方锐;张勇;;支盘桩受力机理及优化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S1期
19 杨治国;侯恩科;;低承载力地基重力式挡土墙墙踵台阶作用初探[J];路基工程;2009年01期
20 封凡忠;马云龙;;FLAC3D技术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上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满潮;崔政权;姚爱军;王旭春;;三峡库区滑坡研究新进展[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海琴;王法岭;王光勇;;地表深孔预注浆加固滑坡体[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宿文姬;;梅河高速公路K110滑坡成因探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马军;张福国;胡瑛;贺廷树;;论降水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5 陈斌;林森;;引张线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滑坡监测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自生;孔纪名;;试论沟谷型滑坡流态化问题[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张建波;;浅析滑坡对铁路线路的影响[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8 张建波;;浅析滑坡对铁路线路的影响[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孙帮文;焦向阳;;滩坪滑坡防治工程大截面抗滑桩施工技术[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10 周训华;彭小平;漆小秋;;某高速公路滑坡岩土工程监测成果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冬;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申永江;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强小俊;桩承地基路堤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彭文祥;岩质边坡稳定性模糊分析及耒水小东江电站左岸滑坡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蒋波;挡土结构土拱效应及土压力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阮波;预应力锚索桩加固滑坡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蒋楚生;路堤(肩)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曹卫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及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戚国庆;降雨诱发滑坡机理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陈志军;路堤荷载下沉管灌注筒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岩松;空间多排锚拉桩支护设计[D];贵州大学;2008年
2 李亚平;预应力锚拉抗滑桩受力特性有限元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3 袁磊;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杨黎;基于遥感判释的滑坡泥石流空间分布与成因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朱春明;模拟月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与三维离散元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段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曹胜涛;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陈刚;武罐路阳坡里滑坡与隧道的相互作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樊友全;悬臂桩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王雄博;印台山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段彬 通讯员 屈会峰;丹凤受滑坡体威胁 八万群众安然无恙[N];陕西日报;2010年
2 本报通讯员 陈智 本报记者 罗会江;穿越唐家山[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3 记者 曹磊;北川滑坡地段应急排危成功[N];四川日报;2010年
4 付剑均 通讯员 李勇 王小俊;秭归连续5年地灾零伤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石濡华 胡国礼 喻斌;筑牢“防滑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6 记者 宋克顺 通讯员 黄治荣 石濡华;为了八万群众安全[N];湖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锦 陈圣强;无处安放的集镇[N];陕西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正端;锁住滑坡体:抢在156米蓄水之前[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叶仕海王军;柴坪镇扎实做好抗震排危工作[N];商洛日报;2008年
10 许培军通讯员 李勇;高科技确保秭归库区安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