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皱手术相关面神经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长期以来,临床中对面神经的走行层次很难达成共识。该文密切结合除皱术,从三维角度对面神经的行程及其在筋膜中的走行层次进行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选用新鲜头部标本10例,男性3例(6侧)、女性7例(14侧),大致年龄25-70岁。以耳屏与眶下缘最低点连线(法兰克福平面的水平线)为x轴,以垂直于该平面、经过骨性外耳门中点的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1。将面神经各支在腮腺外的浅出点用坐标点(x、y)表示。通过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面神经的分布特点。再以颧弓上缘水平线为x'轴,眶外缘垂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2。在坐标系2中,标记颧弓上方面神经颞支从某一筋膜层,移行至另一筋膜层的位置。在颞区颧弓上下、腮腺咬肌区和下颌角点附近切取全厚组织块,观察组织层次。组织切片染色、固定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
结果:各支面神经的分支数存在很大个体差异。面神经各分支特点:①颞支。颞支有2-4支,分别称之为颞支Ⅰ、Ⅱ、Ⅲ、Ⅳ。各颞支从腮腺上缘浅出后,在颧弓下方走行于腮腺咬肌深面,在颧弓表面走行于颞中筋膜内。之后颞支继续斜向内上方走行。随着颞中筋膜向前上方逐渐变薄,各颞支也逐渐走向更浅层的颞筋膜。②颧支。1-4支,分别称之为颧支Ⅰ、Ⅱ、Ⅲ、Ⅳ。各颧支在腮腺上缘和前缘穿出后,在颧弓下方前行,走行于咬肌筋膜内。上位颧支先跨过颧大肌表面,然后再入肌。下位颧支的走行位置较深。在面神经颧支的浅出处,腮腺向前突出较明显。③颊支。约2-5支,分别称之为颊支Ⅰ、Ⅱ、Ⅲ、Ⅳ和Ⅴ。颊支走行于咬肌筋膜内或其深面。走行于咬肌筋膜深面者,在咬肌前缘穿出并走行于颊脂体表面。走行于其间者,自咬肌前部和中部陆续浅出至SMAS筋膜深面。④下颌缘支数。约1-2支,出腮腺后绝大部分在下颌体下缘之上的咬肌筋膜,向前下走行。在下颌角点前方跨面血管的浅深面后,进入颈阔肌和下颌骨体间隙,并分支入肌。在面血管后方,下颌缘支位于下颌体下缘之下。在面血管前方,下颌缘支均位于下颌体缘的上方。在面血管后部,下颌缘支均被覆较厚的咬肌筋膜。⑤颈支恒为1支。出腮腺后先垂直下降,走行于颈阔肌深面。颈支浅面有疏松的结缔组织被覆。
结论:①皮下颞部软组织由浅至深为颞浅筋膜、颞中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浅脂肪垫、颞深筋膜深层和颞深脂肪垫。②面神经颞支走行于颞中筋膜,颧支、颊支和下颌缘支,主要分布于咬肌筋膜深面或中间。③颞浅筋膜浅面和颞深筋膜浅面是比较安全的分离平面。④在颧弓上方剥离,注意浅深筋膜移行区。⑤上位颧支位置较浅,容易受损。腮腺前缘和咬肌之间的颧支最容易受损。⑥在腮腺前缘、咬肌上段和颊脂体表面剥离时,容易损伤面神经颊支。⑦下颌缘上下2cm和距离口角2cm的范围内剥离时,注意保护下颌缘支。⑧在下颌角前缘的SMAS筋膜和颈阔肌深面剥离时,容易损伤颈支。
|
|
|
|
1 |
郭志伟;46例改良除皱术体会[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6年04期 |
2 |
田晓勤,黄秀珍;额颞部皮肤除皱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0年01期 |
3 |
李惠,许家秀;面部皮肤松弛除皱术的护理[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4 |
姚建民,孙豪,沈向前,吴守成,陈强;U字埋线法颞部除皱术[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
5 |
凌露;面颈部除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6 |
高景恒;除皱术(二)[J];临床外科杂志;1994年04期 |
7 |
汪宝树;;化学蚀皮除皱术[J];科学之友;1994年06期 |
8 |
南云吉则;关于东方人的内窥镜除皱术[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
9 |
朱燕,张省才,姜欣,曲学力;额颞部除皱术并发症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0 |
刘春利!510010,苑凯华!510010,曾海玲!510010,袁伟伟!510010;超脉冲CO_2激光用于皮肤除皱术[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
11 |
王志军;浅谈除皱术[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
12 |
孙向黎;;除皱术中对颧弓上下SMAS的处理[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3年01期 |
13 |
寇静波;额部除皱术后致皮肤坏死一例[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年05期 |
14 |
马云华,胡志杰,潘学洪;除皱术后热敷致皮肤烫伤1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1年01期 |
15 |
余力,朱昌,张波;多层次颞部除皱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年06期 |
16 |
李桂珍,柳春明;眉上下及颞部皮肤切除除皱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5期 |
17 |
;一种超越拉皮手术的除皱方法[J];婚育与健康;2010年35期 |
18 |
郝新光;顾丹玲;罗少军;何冬诚;颜大胜;汤少明;陈剑名;;除皱术与有关技术研究(附62例报告)[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0年00期 |
19 |
王志军;高景恒;;颜面除皱术的解剖学研究及手术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1993年04期 |
20 |
高景恒;除皱术(一)[J];临床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
|
|
|
|
|
1 |
毕洪森;李东;朱力;曹艳芬;;额颞部微创内窥镜除皱术对眉眼形态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2 |
毕洪森;李东;朱力;曹艳芬;;额颞部微创内窥镜除皱术对眉眼形态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3 |
谢宏彬;李东;李健宁;;内窥镜额部除皱合并传统切开法中下面部除皱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4 |
刘萍;刘毅;;小切口双层剥离法额部除皱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5 |
司鲁民;;面部年轻化的发展趋势[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6 |
司鲁民;;面部年轻化的发展趋势[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7 |
王太玲;王佳琦;;面部多层次悬吊法在除皱术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8 |
王太玲;王佳琦;;面部多层次悬吊法在除皱术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9 |
徐芳;;点阵CO_2激光面部换肤除皱的护理[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10 |
谷廷敏;隋志甫;李蠡;赵志力;常冬青;杨蓉娅;;颜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