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化研究

范瑞滨  
【摘要】:从鸦片战争至今,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探索,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准确把握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的历程,揭示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这是中国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近代以来探索现代化的历程是与世界历史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世界历史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并注重把握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注重研究世界历史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把握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凭借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我们能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本论文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首先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在中国现代化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揭示和阐述;接下来以大历史的长焦距,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历史性的审视,意图勾画出经200年来中国从被动卷入世界历史、新中国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改革开放主动参与全球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历史的结构性改革,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变化历程的时代画卷,阐明中国现代化独特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独特样态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并揭示了其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关系。中国现代化作为一项旷古未见之宏大事业,有着极为复杂的内在结构和层次,论文分别从中国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及其历史型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布展,以及在新的历史时代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等几个具有典型性的核心要素入手,来分析和揭示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成就的独特结构和本质特征,意图通过这种结构性分析,揭示和阐释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揭示出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遵循和发展。“引言”和“结语”之外,论文正文分为六章。论文的“引言”主要简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阐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现代化问题成为诸多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梳理学术界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研究的两种范式,即“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通过对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现代化相关研究成果的评析,揭示出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简要论述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观点。第一章阐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以及运用其研究中国现代化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构建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它确定了世界历史的科学内涵,阐释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借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历程进行研究,可有效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方向,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把握资本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作用,把握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第二章审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程。本论文将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进行分析,阐明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历史和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阐明了民主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提供的政治保障。然后,本论文依次剖析了中国在冷战时期独立自主的进行现代化探索、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现代化新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历程。第三章剖析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本论文在阐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十月革命经验的运用和借鉴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体现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特点,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开创了多样化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第四章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性和阶段性。在把握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阶段论思想的基础上,本论文剖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内涵,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阶段所具有的历史性和阶段性,以及它为中国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的探索所奠定的基础。同时,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本论文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成了世界历史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五章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本论文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为理论基础,有效把握了世界历史条件下的两制关系,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利用资本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注重驾驭资本、消除资本的消极影响,同时强调了利用和驾驭资本的历史性和阶段性。本论文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利用和驾驭资本实现现代化所具有的创造性贡献。第六章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地位。本论文在梳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剖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关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揭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世界历史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构成了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共同体的主要形式,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重要途径。在“结语”中,对论文分析和阐述的观点和逻辑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在阐明中国现代化进程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运用和发展的基础上,揭示本论文的四个主要结论:第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世界历史这一重大背景与具体的条件,历史性透视表明没有共产党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无法真正启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第二,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闭关锁国、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第三,世界历史发展的当代进程表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世界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的顺利推进不可能缺乏中国的现代化;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构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最新发展形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孙振鹏;夏文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拓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06期
2 尤月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3 魏春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创新[J];祖国;2020年01期
4 李金龙;;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如何介入世界历史——反中心论的视角[J];岭南学刊;2020年04期
5 王家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解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年09期
6 洪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性”范式及其建构[J];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01期
7 张荣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08期
8 周雯雯;林美卿;赵金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06期
9 丁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04期
10 陈玉斌;刘友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03期
11 王秀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J];学理论;2017年12期
12 郗戈;;《共产党宣言》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
13 马乔恩;马俊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J];重庆社会科学;2018年11期
14 杨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解读[J];文存阅刊;2018年17期
15 彭雪华;崔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J];人民论坛;2020年33期
16 张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和价值指向[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公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伟大构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文集-2018年度)[C];2018年
2 冯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溯源[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3 刘向先;;从人学视角简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演进[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4 段志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5 陈新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6 胡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对全球化的历史哲学审视[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7 王庆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理念[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8 纪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神内涵——基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9 李基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性空间与共识基础[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0 李媛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及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1 徐春;;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托于生命共同体[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2 原伟泽;赵可达;;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思[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3 董彪;;马克思共在论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4 赵永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历史境遇[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5 马和平;;现实与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实践[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6 高惠珠;刘利威;;交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7 廖小平;孙欢;;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安全构建[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8 张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逆全球化的时代回应[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19 闵鹤翔;;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20 孙明霞;;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明的当代激活[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范瑞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
2 刘春玲;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价值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年
3 陈亚州;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20年
4 桑建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底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5 韩拓;共同体危机—作为解决方案的中国道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6 陈素君;中西和谐精神的异同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
7 骞真;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年
8 孟凡东;东亚现代化研究的经济文化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义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11 吕文菁;习近平世界文明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12 徐岩;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思想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13 马程;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的中国伙伴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14 杨伟宾;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及其国际认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15 兰颖;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现代性建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6 廖斌;监禁刑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7 陈染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8 陈永亮;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人的观念现代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学琴;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20年
2 张雪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维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
3 胡芸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D];西南大学;2020年
4 廖红霞;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D];兰州大学;2017年
5 于子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对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20年
6 张广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视域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湘潭大学;2020年
7 王弈畈;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
8 杨畔;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D];重庆大学;2019年
9 李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10 王乡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20年
11 杨琪琪;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年
12 查唐龙;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
13 赵梦依;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0年
14 叶肖;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1年
15 谢传传;构建中俄能源命运共同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
16 张丽俊;全球治理的困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D];南昌大学;2020年
17 汪恭丽;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共识及其形成路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18 王沙沙;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20年
19 刘子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20年
20 龙明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焦佩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历史发展的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2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张政;立正位、行大道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光明日报;2019年
3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长沙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 黄永祺 长沙海关副处长 黄萍;以唯物史观看待全球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湖南日报;2019年
4 杨于泽;在怀疑一切中举步维艰[N];中国青年报;2011年
5 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叶琛;携手抗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福州日报;2020年
6 市委党校 黄顺彬;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方案的中国智慧[N];马鞍山日报;2020年
7 ;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N];人民日报;2020年
8 通讯员 池宗禾 记者 钟斌;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 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 携手谱写市院全面战略合作共赢发展新篇章[N];池州日报;2020年
9 记者 范文忠;上下游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N];绍兴日报;2020年
10 记者 尹婵萱;我市首个“校村命运共同体”在开化成立[N];衢州日报;2021年
11 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其南;以系统观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辽宁日报;2021年
12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李海龙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2020级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 崔梦;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N];山东党校报;2021年
13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副主管 陈亮;浅谈职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内涵[N];人民铁道;2021年
14 本报记者 付岩岩 张会清 陈澄 刘浏 孙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N];新华日报;2021年
15 全媒体记者 杨立 杨迪 王正贤;中国共产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N];德宏团结报;2021年
16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桂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
17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徐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要求历史必然[N];学习时报;2021年
18 蒙晓云;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来宾日报;2021年
19 本报记者 康朴;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排头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
20 金鑫;百岁政党的大道之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抚顺日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